
陆丰持续发力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近年来,陆丰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陆丰市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2022年4月3日,陆丰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公示名单。
(一)政产学研融合,支撑产业升级。以政产学研一体结合为导向,产业园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植物龙等龙头企业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华南农大等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甘薯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团队,重点开展甘薯作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碣石镇建设了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甘薯),搭建了甘薯全产业链价值创新平台,引入推广了蚕沙改土、脱毒种苗繁育、水肥菌一体化、气泡清洗和产后商品化处理等一批关键技术,有效促进了全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上英镇与碣石镇建设了科研孵化基地,进行甘薯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栽培等技术的优化,制定甘薯种植技术规程、甘薯产品加工技术标准等。此外,在省农科院指导下组建了产业园20人的甘薯技术服务的团队,开展指导甘薯生产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
(二)聚集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初步构建了以优质鲜食甘薯初加工与冷链物流为主要支撑、以多元深加工为增值拓展的现代甘薯产业体系。产业园物联网以及溯源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建成了碣石互联网+智慧科创园、星都新供销物流基地等重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10万吨保鲜库,形成年周转量50万吨以上的物流能力,同时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实现年存储甘薯达5万余吨。推广了气泡清洗-高压风干-筛选分级的初加工技术,实现商品化处理后的甘薯发芽率由84%降低至23%。目前,陆丰市包括初加工在内的甘薯加工制品产能达到30余万吨,是粤东地区重要的甘薯加工流通基地。2021年产业园内甘薯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4亿元。
(三)构建营销网络,拓展销售渠道。陆丰甘薯已建立形成了较完善的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网络,实现80%的甘薯外销至全国各地。目前甘薯产业园合作建立了农超对接、蔬菜配送、直销设点销售渠道,建设完成产业园5个镇级电商服务站、3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产品畅销省内外,省级龙头企业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更是与“华润万家”“盒马鲜生”“吉之岛”等多个大型商超签订点对点供应。线上部分高端品种最高销售价格达到20元/kg,甘薯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国内其他产区。
(四)打造陆丰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极推进农业品牌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不断扩大“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产业园已完成绿色、有机以及各类标准化基地认定41个,包括先后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广东省“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4个。获得省名牌产品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荣获汕尾市级金牌产品1个,名优产品7个,打造了一批陆丰原生态农产品品牌。陆丰甘薯公共品牌加快创建,陆丰市委、市政府成立甘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力争在近期成功注册公共品牌,围绕公共品牌研究制定推广一系列甘薯生产标准。
(五)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带动生产活力。建立完善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形成市、镇、村三级联网共享平台,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了现代土土地流转机制,目前产业园集中流转土地占园区耕地总面积的35%左右,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多元化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2%,有力引导农业用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园入驻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4家,汕尾市级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5家、汕尾市级示范社20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家庭农场达到132家。甘薯产业带动农民作用显著,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2021年陆丰甘薯产业园覆盖范围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60元,高于陆丰市平均水平的18%。
(六)推进人才培育,注入园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依托课堂理论授课与田间地头实习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逐步建成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陆丰市2021年下达资金72万元,完成培育高素质农民240名,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在上英镇建设创业创新科技乐园,吸引返乡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创业,组成专家团队,与创新创业队伍有机结合,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村年轻人加入到创新创业领域,为产业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