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谋划 科学部署
我市扎实推进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遭遇罕见旱情,呈现“气温异常偏高、雨量异常偏少、干旱特别严重”的气候特点,截至目前,累计平均降雨量为1370毫米,较常年偏少46%。目前,6宗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占正常库容42%。东南片旱情不容乐观,群众饮水安全风险高。为有效缓解旱情,我市提前谋划,扎实做好今冬明春的抗旱保供水工作。
(一)研究制定方案,部门联动保供水。一是制定保供水预案。根据“一地一策”“一库一策”原则,制定针对旱情极端情况下的保供水预案,把任务分解到村(社区)、水库(水源)、水厂(企业),确保保供水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谋划长远保供水措施。建立抗旱保供水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掌握旱情动态,精准部署抗旱措施。三是做好抗旱保群众饮水安全风险排查。要求各镇(场、区)人民政府、水务部门重点关注水源工程,认真组织开展水库、河流、泵站、输配水管网等工程的隐患排查工作,预判可维持正常供水的时间、可能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供水问题的地区,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二)科学蓄水调水,多措并举解旱情。一是加强水资源科学调配。根据我市东南片旱情情况,目前供东南片地区用水的龙潭水库、巷口水库蓄水量为5739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43.78%,预计可供水182天。市水务、气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加强磋商,对旱情进行会商研判,研究抗旱保供水各项措施。指导供水单位制订各类水厂的水源调配方案和制订限时、分区供水计划,指导供水单位合理调配各类水厂的水源。二是强化人工增雨作业力量。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今年共计人工降雨13次,有效降雨13次。三是加大应急取水工作。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提水等多种措施,增加可供水量。投入133万紧急采购抽水机240部,现已下发至各镇(场、区)186台,投入资金160万推进陆丰东南片地区开展抗旱打水井项目,助力撂荒复耕,每口水井每日可供水200吨,灌溉农田200-400亩,缓解旱情地区群众饮水难和部分农田用水难问题。
(三)加大宣传教育,打造和谐用水秩序。一是切实加强抗旱节水宣传。市委宣传部、电视台等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旱情动态信息,宣传抗旱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大力营造全民节水氛围。二是切实加强舆情引导。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容易引发水事纠纷的苗头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正常用水秩序;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把握时效,做到不缺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