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推进传染病防控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完善应对应急防控宣传服务功能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市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宣传工作稳步开展,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有效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5家。其中,二级综合性医院1家、中医医院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慢性病防治站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7家、村卫生站530家。有执业(助理)医师1482人;注册护士1398人;公共机构专业人员332人。
(一)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加强领导,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协调组、专家救治组、疫情防控组等10个工作组;为进一步加强居民小区、写字楼、工地、宗教场所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应急处置专业技术队伍等,制定了《陆丰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陆丰市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陆丰市突发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同时,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规范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由市疾控中心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目前乡镇及以上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机制,基本实现了市镇网络畅通、运转有效,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突出,推进稳健。一是传染病防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强化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督导检查、宣传教育,提高了传染病防治、监测、预警和处理工作能力,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信息搜索工作,实现了全市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的目标。二是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规范。重点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艾滋病监测等政策落实,对285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疫功能检测。多层面落实结核病控制措施,确保结核病人早发现、早治疗。2019年,全市登记满一年的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51例,治愈139例,治愈率为92%。三是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扎实做好一类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2019年全市共接种疫苗47.40万针次,其中一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全部达95%以上。全面实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从2011年6月至2019年底,全市共上传了万余条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四是监测工作不断加强。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共卫生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五是健康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强化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创新健康教育模式,结合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等工作,以宣传、咨询、视频展览的形式开展营养教育工作。2019年共发放宣传单111万份,投放宣传展板295张,宣传咨询237次,视频展览7478次。教育项目覆盖全市23个镇(场区)。六是实验室能力全面提升。全市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项目共有66 项,项目病原微生物、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疾病监测等,为我市疾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齐抓共管,宣传氛围良好。一是完善联防联控运行机制。为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卫生健康局在原有市、镇两级卫健部门传染病应急处理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卫健、公安、应急、住建等多部门协作的陆丰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小组联络机制,组建市应急工作队,进一步梳理工作分工、处置流程,各镇也参照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织牢布密各级应急处置网络,确保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响应处置到位。二是营造浓厚的预防控制氛围。针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等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等各种宣传日,通过义诊咨询、电视、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全市23个镇(场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通俗易懂的卫生防病知识,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