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丰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陆丰市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流转程序日趋规范。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撂荒复耕,促进流转土地面积3.42万亩,流入新型经营主体100家。
(一)精心部署落实,部门联动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土地撂荒复耕工作,制定出台了《陆丰市耕地撂荒复耕工作实施方案》《陆丰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补试点实施方案》,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流转撂荒地复产复耕农户一次性奖励300元/亩;土地成片流转奖励给村级集体100元/亩、镇级50元/亩,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经营。甲东、甲西、湖东等7镇成立撂荒耕地复耕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专门力量,确保撂荒地复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出成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逐村逐户逐地检查落实,开展了彻底的耕地利用情况普查。市政府成立耕地撂荒复耕专项工作督查组,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4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社723家,龙头企业18家,家庭农场1308家。其中,陆丰市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流转土地2527亩,以“土地租金+务工就业”模式,吸纳8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6万多元;陆丰市跨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流转1万亩撂荒土地,创办“陆丰市开垦复耕水稻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创新“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周边农户2000户以上,实现粮食生产二造约8500吨,年产值2500万元以上。
(三)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保障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全市23个镇(场、区)建立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形成市、镇、村三级联网共享平台,及时向农民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纠纷调处和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流转合法、合同规范、手续完备。分级分类对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熟悉政策流程、精通业务的骨干队伍。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各环节程序,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有效化解土地纠纷。开展各类宣传动员活动,引导农民支持和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来。累计印发宣传材料1万多份,举办政策法律法规下乡咨询活动3000人次。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收官扫尾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四到户”,避免因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建立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庭,各镇(场、区)相应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农村土地纠纷。目前,全市调处农村土地纠纷35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