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6月15日在陆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22-06-20 16:10:14 本网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6月15日在陆丰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陆丰市市长  高火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陆丰全力攻坚克难、奋力裂变发展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工作安排,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填好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纵深推进“三大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在“跟跑”和“并跑”中做到“三个领跑”,推动经济增速、城市居民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金融放贷增速走在汕尾市各县(市、区)前列,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基层现代化治理示范、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全国群众体育示范、“双碳”先锋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党建引领示范等“八大领域”争做标杆、勇当示范,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汕尾市2021年全年工作各县(市、区)综合考核排名第一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建成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8.52亿元,赶超江门开平市2020年的经济总量,增长13.9%,列汕尾各县(市区)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4.1亿元,增长30.8%,其中全市8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6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额153.92%,超额超时序完成年度计划;工业投资额192.92亿元,增长4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58亿元,增长33.8%,列汕尾各县(市、区)第一;农业增加值77.74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8亿元,增长8.1%;进出口总额完成3.1亿美元,增长47.1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7亿元,增长17.2%。

  园区建设提质增效 临海工业产业带正在拓展。海洋工程基地(一期)累计完成投资75.53亿元,明阳、中天、天能等一批龙头企业投产达效,二期工程总投资达44亿元的5家企业前期工作加紧推进,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式投产,甲子一甲子二项目正在加大投入,“千亿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初步成型,陆丰核电5、6号机组前期工作如火如荼推进,初步构建了“风光水火核”电力能源体系。康佳产业园康源半导体项目投产,以企招企引入恒盛通、诺思特等上规模电子信息企业,“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星都工业区正在拓展,三甲五金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全年引进项目51个(其中超10亿项目7个),总投资额193.77亿元;已开工项目31个(其中4个投产),投资总额54.69亿元。成功举办陆丰民宿招商推介大会、汕尾(陆丰)海上风电产业大会,总投资额分别达418.84亿元和255亿元,在第二届汕尾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额401.5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深入推动创文创卫,顺利通过省卫生县城创建考核。强力推进交通大会战,投入资金2.8亿元,推进国道228线甲子至南塘段、国道324线河西至星都段、省道510线河西至西南段、省道238线八万至博美段改建工程和提升改造国道324线潭西至城东段等。加快推进螺河东路建设,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启动陆城龙山路、建设路等10条市政道路的升级改造。打好“四好农村路”大会战,投入1.18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48.7公里,获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全市511处隐患路口进行整治,完成12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投入4亿元推进陆丰市整市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的陆城1号、2号垃圾中转站正式运行使用。启动1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1.4亿元启动螺河新水闸建设,投入5000万元启动螺河至碣石引水工程。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投资17亿元推进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范围覆盖23个镇(场、区)129个行政村,辐射带动人口60万人,成功举办3次乡村振兴擂台赛,为广东乡村振兴事业提供陆丰样板。打好农村“脏乱差”和撂荒地大会战,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内道路硬底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所有行政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申报陆丰市黄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申报使用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00万元,持续推进产业、就业和兜底扶持政策落地,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改革活力持续释放 “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有效推进,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全市1636项事项成功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在法定办理时限上平均缩短50%,全年累计办结率99.1%。市政务服务大厅获评“广东省区县级标杆大厅”。大力推进“八个便利化”、落实“六个通办”工程,践行“店小二”式服务,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功获评“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稳步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全市累计流转土地32.9万亩,流转率50.53%,成功探索建立“股票田”“股票宅”“股票地”试点。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3万户,211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民生事业顺利发展 顺利完成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投资计划。教育投资不断增大,投入资金1.09亿元推进龙山中学新校区二期二标建设项目、林启恩纪念中学现代化综合大楼及学校配套设施提质升级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完善以市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系统全年引进本科生19名、硕士生25名。加快补齐医疗短板,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成功投入使用,启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院)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签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就业活力充分激发,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9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共带动就业创业1.2万人次。

  社会环境持续改善 进一步推进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纵深推进“1+N”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高压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实现全年“双抢”零警情。公共安全监管保障有力,全力推进消防安全“16个100%”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双下降。道路交通安全百日大整治成效明显,实现全市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投入资金3515万元用于为期近三年的主河道、县级及重点镇河道支流水浮莲等水上漂浮物清理,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造林3.07万亩、沿海防护林2675亩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公园绿化美化工程)5300亩,绘好绿水青山底色。

  此外,人民武装、外事侨台、人防海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气象地震、老促会、工会、审计、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实现了产业发展、城乡面貌、平安建设、发展环境“四大变化”和“四个走在前列”,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工商联、人民团体、武警官兵、驻陆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陆丰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照冲刺百强县目标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农业仍旧是粗放型发展、工业总量占GDP三产比例结构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不高、增收渠道单一,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速不高,现代产业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的办法不多,财力仍然薄弱。二是城乡融合度不高。乡村振兴基础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管理、社会综合治理等还有薄弱环节。三是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体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治安、毒品治理、交通、消防、建筑等领域安全隐患和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不容忽视。五是政府履职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提高,营商环境仍待改善,部分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情况时有发生,作风建设、法治建设和基层一线抓落实仍需不断加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汕尾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落实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汕尾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朝着迈进全省老区苏区县第一方阵的目标,增强危机意识,踔厉奋发,高分填好“两张报表”,纵深推进“三大行动”,打好产业发展、城市提能、乡村振兴、综合交通、民生补短、要素保障“六大会战”,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拉高发展高线、筑牢平安底线”,持续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做到“三个领跑”,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裂变、新崛起,推动经济实现量的科学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陆丰,当好粤东蓝色崛起示范区、汕尾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老区振兴发展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汕尾市各县(市、区)中持续领跑;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示范、乡村振兴八个美丽示范、增进民生福祉示范、改革赋能示范、最优营商环境示范、“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等九大示范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好产业发展大会战,推动经济发展新裂变、新崛起

  (一)聚力“大平台”建设,全力壮大强市产业

  全力打造工业大发展平台聚焦海工基地、康佳产业园、“风光水火核”产业和推进星都、三甲、碣石、南塘工业园建设,打赢产业发展大会战。完善海工基地园区道路、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海工基地(二期)通用码头建设,加快推进海工基地二期项目建设与投产;加快推动康佳产业园一期6家企业投产、满产,继续推动二期征地,再引进一批企业。谋划汕尾(陆丰)石化园区建设,积极推动揭阳基地通陆丰石化园区道路交通、化工管廊、港口等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持续推动星都工业区征地,完成园区60米大道及工业污水厂改扩建,引入5个以上项目,实现3个以上新动工建设,推进榕丰、德辉、伍峰、金东等9家项目建成或投产;加快三甲五金配件工业园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建设,同步加快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做好电镀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加快园区600亩土地的招商工作,力争下半年有一批企业进驻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碣石工业园征地和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同步引进企业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南塘工业园征地等工作。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海工基地省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汕尾分中心一期建设,与康佳集团共同谋划建设半导体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植物龙公司甘薯脱毒苗研发、广东海大集团海洋种业产业园建设等。加快出台政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建设和运营孵化育成平台。鼓励全市企业创新升级,争取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1253件,新增高新企业5家。

  激发未来产业新活力 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大力发展半导体、数字经济等科技型产业,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和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构筑技术、产业、应用互动融合,抢占领域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加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个转企”250户,全年培育市场主体2万户,新增“四上企业”70家。

  (二)聚焦“大产业”成链,加快形成富民产业

  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产业 搭建国家、省、汕尾、陆丰、镇五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创平台,突出抓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甘薯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萝卜、黄牛、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每镇打造1个县(市、区)级或镇级产业园,培育或引进大宗农产品产业链链主,全力激发农业产业园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构建农产品(含初加工品)品牌提升平台,推动南药3000亩以上、单一水果品种5000亩以上、单一渔业产品养殖5000亩以上、单一畜牧品种万只(头)以上、水稻功能米、甘薯新品种及小特新等品牌建设,提升单位面积产值。挖掘农业新的增长点,重点招商引进海上网箱养殖项目、推动广东海大集团种苗等项目建设,推动城东万亩鲈鱼养殖基地扩产增效;促进海大海洋经济种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引入林业龙头企业,做强经济林种植大户和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培育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示范家庭农场3家。

  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 推动后湖海上风电、宝丽华火电项目全面生产。推动甲子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积极谋划甲子三海上风电场。推进海工基地一期入园项目稳定生产,加快江苏长风、蓝精管业、中天智能等海工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加快海工基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海工二期中电建、恒龙、惠柏、川润、双一等入园企业加快建设、投产。推动康佳产业园一期康源半导体、恒盛通、诺思特等企业投产达效,谋划推动芯片制作、基板设计等上下游企业配套集聚,做大做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推动比德能源、路华电子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台铃摩托车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甲子五金配件、碣石圣诞品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出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促进其他大宗商品消费政策,培育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康养、教育、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鼓励企业运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转型升级。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整合电商和物流资源,建立统一有序的市、镇、村三级体系,大力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城市消费品下乡。加快推进星都物流园、南塘物流园规划和征地。谋划果蔬、建材专业市场征地等前期工作。依托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文宿”经济。

  推进“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建设 积极主动承接深圳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辐射。加快“三甲”深水码头和湖东深水码头规划;引进港口供应链服务企业;全面提升渔港等级,打造渔港经济区,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冷冻冷链加工、仓储物流及休闲渔业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激发港口经济新活力。引进“5G+”领域相关企业的配套企业。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搭建陆丰旅游大数据平台,推动实现“一部手机游陆丰”。

  (三)推进“大项目”建设,全面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安排重点项目93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48.62亿元,主要包括能源保障、交通通讯、重大发展平台、现代产业体系、农林水利、市政建设、社会事业、环保民生保障及其他等八个领域。用活用好国务院6个方面33条经济措施、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广东省131条促经济发展措施等政策,科学谋划好陆丰市高铁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陆丰市第五人民医院及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工程项目等一批符合中央精神、契合规划、贴近陆丰实际的债券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汕尾市规划笼子。持续深化“1+5+X”协调推进和“领导领办机制”,强化跟踪服务、协调督办,加快形成更多的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确保新建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出形象、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快达产。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围绕交通、水利、信息、能源、市政“五张网”和老基建、新基建、软基建,计划全年拉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以上。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省道510线陆丰市河西至西南段、国道228线甲子至南塘段改建工程、国道324线河西至星都段改建工程等交通项目建设,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加快推动核电5、6号机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现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造升级圩镇农贸市场。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债并提高使用率,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省预算内投资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积极推动民间投资,稳步推进房地产和酒店、民宿投资。

  开展精准招商大行动 全面落实“虎口夺食,榨干吃尽”策略,聚焦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装备等先进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对接国企央企、500强企业、上市企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乡贤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链主企业,全年计划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50个以上,投资总额25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以上。

  二、开展城市提能大会战,加快城市面貌新裂变、新崛起

  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落实汕尾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园林城市。以东海街道为主,将城东街道、河西街道、上英镇、潭西镇、河东镇、星都工业区、东海经济开发区纳入“大东海”一体化发展版图,引进或打造名校、名店、名医、名厂、名景、名河,谋划建设“城市客厅”“城市展厅”“城市阳台”项目,着力打造“陆丰金名片”;加快上海路和陆城霞湖收费站至永泰路神冲桥等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城东镇政府至东环路路段、上下龙潭路、永泰南路等新一轮10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启动东海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陆城特色一条街(马街)等项目建设。推进“口袋公园”“带状公园”以及河图岭公园、大湖山公园、虎舌沙洲滨海公园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2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围绕“生命水利、生活水利、生产水利、生态水利”的目标,全面推进螺河、乌坎河这两条“母亲河”的综合整治,做细“一河两岸”,并开展东溪河生态环境整治,推动螺河、乌坎河、运河、东河水系相连,启动螺河“点亮”工程打造滨江靓丽夜景,展示“城在螺河边、人在花园里”的美丽新景象。

  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各镇(场、区)要结合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各地的全新定位,高标准编制好美丽乡镇建设专项规划,用好用活驻镇帮镇扶村政策红利,加快各镇主干道以及“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四化”工程,全面改善圩镇面貌,进一步提升圩镇颜值品位,把圩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变成连接城市高端服务的枢纽,到2022年底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至少2个以上的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要通过城市“微改造”,以东海、碣石、甲子等镇“旧厂房”为主攻方向,用活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参与,高效推进土地盘整、产业再造、环境整治。盘活城镇国有或集体闲置土地和厂房,满足城市绿地公园,休闲活动广场、运动场等公共服务场地的建设需求。

  抓好城镇运营管理 优化东海、城东、河西等街道城市运营机制,落实完善城镇管理体制,统筹推进旧城区有机更新,抓好交通秩序整治、市容市貌整治,进一步打通各类“断头路”、“瓶颈路”。合理配置城市和圩镇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规划建设。加快推动陆丰市城东街道至陂洋区域停车设施及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2022年年底前完成6座以上停车场、5000个以上停车位的建设,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开展老旧管网和“僵尸”管网、“断头”管网整治和动态更新,完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设施运维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环境保洁特别是公厕保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垃圾中转站效能。加强历史文化建筑和古树名木保护,坚决防止大拆大建。

  三、打好乡村振兴七大攻坚战,实现乡村发展新裂变、新崛起

  深入推进打击农村“两违”、 耕地撂荒复耕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四好农村路”、中小河流整治、污染防治、美丽圩镇建设等七大攻坚战,全方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成全年粮食生产26.05万吨和储备4.92万吨的任务。

  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战 碣石镇建设市域副中心,围绕打造“中国能谷”、粤东西北第一重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辐射带动金厢、湖东、桥冲等镇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滨海走廊示范带建设,做好碣石港变“内湖”文章,启动建设内环路,加快碣南大道升级改造,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启动碣石民营工业园征地和海工基地三期建设,促进产城同步发展、同步融合。进一步推进三甲地区融合发展,加快瀛江“一江两岸”和瀛江新城规划建设,规划甲子镇外环路建设,推进甲子片区中心渔港建设,改造升级甲港公路和谋划新建甲东二桥(暂名),高质量建设“港产城”一体化重点中心镇。南塘镇携手内湖镇、博美镇,协调北部西南、大安、大安农场、八万、陂洋、铜锣湖农场等镇(场),积极谋划发展物流和民营工业园,突出北部“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田园游和民宿经济,推动菠萝、荔枝、大蒜、橡胶、奶牛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化。

  纵深推进六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按照乡村振兴“三步走”计划,围绕“五大振兴”,聚焦“八大美丽”,做好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四篇文章”,纵深推进“1+5”示范带建设。“滨海走廊”示范带要率先进入第二步“走”,将全带所有行政村联结进来,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村电商、民宿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示范带的推广应用,形成富民兴村产业带。“龙潭湖谷”“山水画廊”“谷乡慢城”“浪漫荷香”“薪火蓝湾”示范带要加快完成第一步“走”,完成从建设到经营的华丽转变。以6条示范带带动全市各村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特色村落建设、美丽庭院建设、道路景观提升,实现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打造一批惊艳全国、全省乡村振兴4.0陆丰样板。

  深入推进“美丽田野”建设 巩固提升“撂荒地复耕”攻坚战成果,摸清全市农业用地存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整改、拆旧复垦等工作,同步依法依规推进土地流转,在全市推广城东镇磨海村“股票田”实践示范典型,增加农民的财产性、转移性、经营性、工资性等“四项收入”。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巩固提升“脏乱差”攻坚战、“农村两违”攻坚战成果,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适当增加村一级保洁运营经费,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建设,加快建设陆丰市高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开展以乡镇统管的环卫保洁试点,建立完善城乡“脏乱差”评比制度,在全面提升形象环境的基础上,市城区、中心镇、示范村要率先打造“全国最干净最整洁地区(村庄)”。加快改造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林场、旅游景点的农村公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通20户(100人)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底化。

  深入推动驻镇帮镇工作 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谋划发挥好驻镇帮镇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争取深圳市、罗湖区和省直对口帮扶部门支持,全力做好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保障配套措施,切实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人员、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履职保障。

  四、推动深层次改革和开放,促进发展环境新裂变、新崛起

  加快“5+2”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全市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52%以上,新增10个“股票田”实践示范典型。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市、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全面消除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薄弱村。依托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汕尾专区,推动“三农”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化,鼓励各金融机构逐步减少或免除部分农村服务收费。

  深化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启动国企改革,增强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做大做强市政投资公司,组建投控公司、供水集团、新媒体公司等,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管理。做大进出口总量,补上引进外资企业的短板。

  提升发展资源利用能力 开展要素保障大会战,攻坚土地等制约发展的要素,提升土地要素保产业发展能力,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加强监管服务,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实施“标准地”、新型产业用地(M0)、“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园区用地保障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加快推进我市耕地补充、拆旧复垦、垦造水田工作,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处置力度,为全市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提升水资源保生活、生产能力水平,推动螺河至碣石引水工程建设,提升龙潭水库至三甲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着力解决东南片区工业、农业用水问题,推进全市农田灌溉系统整治,强化镇(场、区)农村供水管理,完善“四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提升金融要素保发展水平,大力吸引各类市场化基金参与建设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开启“金融+集体经济”“金融+农户”金融助农强村模式,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积极引进外部金融资源,争取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融资服务机构落户,壮大金融服务阵营。

  加强财源建设 充分发挥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抓总作用,深入挖掘税收、政府性资源、国资运营收入潜力,逐步推进镇级财力自主建设。推进财源建设制度化,坚持财源项目清单化。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加大土地、矿产、海砂等资源市场化出让力度,加强供水、小水电、新媒体等国有企业监管,做大户外广告、停车场、工程余渣等政府性资源收益,拓展财源增收渠道。用活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资金政策,大力支持重点财源项目建设、培育新增税源。加强税源管理和预警分析,做到应收尽收。

  五、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竞争软实力新裂变、新崛起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创新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全代办服务。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推动区域评估、工业用地标准地全覆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审批时间控制在28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95%全流程网办,持续巩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优异底色。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 深入推进“八个便利化”“六个通办”,推动全市高频服务事项完成事项要素、材料、结果、办理相统一,22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跨区域通办,“一证通办”达到503项,“一码通办”达到384项,提供免提交用证服务64万次。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成效。按照汕尾市政府部署积极推进“数字财政”“数字市场监管”“数字生态环境”“数字应急”建设。

  强化金牌“店小二”服务 完善领导干部长期挂点帮扶和驻企指导员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店小二”服务评比制度,选优评差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各市直单位、各镇(场、区)服务责任,以精准的政策、优越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环境,为群众生活、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的服务生态,打造陆丰服务金品牌。深化政务整治、正风肃纪集中行动,对损害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坚决从严处理,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六、开展民生补短大会战,推进民生事业新裂变、新崛起

  逐步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 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改革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初中教育“强腰”工程、高考质量提升工程。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华师大附属陆丰学校”,力争今年招生。加大投入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技工教育学位。加快推进陆丰市高级技工学校新建项目等教育类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新建行政新区幼儿园,分期实施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行政村新建幼儿园。推动中职教育与我市海工基地园区内企业、康佳产业园企业联合办学,设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广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抓好“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加强学校作业管理,积极推动校内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学生中全覆盖,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校外培训行为。

  逐步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体系 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加强外防输入防控体系和疫情应对处置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纵深推进医药、医疗、医保、医共体、数字医疗“五医联动”改革,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全面推进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引入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乡村医生,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医疗项目投入,推进疾控中心项目、市第四人民医院一期、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创建二甲中医院。争取与省内名医院深度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逐步完善人民满意的社会保障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兜底保障,帮助解决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普通门诊制度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适度提高住院费用报销和重大疾病的门诊保障水平。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综合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实现爱心食堂(长者饭堂)全覆盖。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工程,推动3.0版“促进就业九条”落地实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点抓好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创新、激活农村资产、强化兜底保障,着力提高居民“四项收入”,推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打造乌坎、博社、下埔、高美、上海、浮头、溪碧、青山、南溪、青塘等10个共同富裕示范村,以点带面探索陆丰共同富裕模式。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催动生态底色新裂变、新崛起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力争2022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50%以上的治理目标;重点加快推进陆丰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东溪河(陆丰段)污染防治成果,确保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水质达到III类水标准,实现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的目标。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打好中小河流整治攻坚战 建立中小河流整治攻坚战机制,探索建立五小水利管护服务队机制,重点推进以螺河、乌坎河、东溪河三大河流为主的中小河流整治攻坚战。融合螺河新水闸建设工程、螺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增大螺河新水闸上游的库容量,逐步满足居民用水、产业用水的需求,同步打造螺河(县城段)美丽景观;系统谋划内湖至乌坎河出口的整治工程,分期分批推进,突出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清淤泄洪能力,今年启动乌坎河流域河道(桥冲至望尧水闸段)综合整治工程。同步启动第一批共22条中小河流整治。加快中小河流整治融入示范带建设,打造不同的功能分区的景观廊道,积聚消费效应,逐步向经济河、生态河转变。

  深入推进“双碳”行动 扎实做好“生态+”文章,探索更多的“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碳交易,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持续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推动陆丰打造成为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低碳产业高地和全国“双碳”先锋城市,高质量建设“零碳未来城”。

  八、加强平安陆丰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新裂变、新崛起

  推进“田字形”治理体系 以勇当基层现代化治理示范为引领,积极对接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平台,推动“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模式,坚持完善优化横向镇村组三级智慧化管理架构、纵向“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田字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基层治理陆丰示范。不断完善“民情地图”应用建设、继续推进“综治中心”落地运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谋划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努力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

  强化社会安全管理 创新打击犯罪新机制新手段,严厉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投入,坚决巩固禁毒“摘帽”成果,高标准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和“1+N”专项打击行动,全面筑牢政治和社会治安稳定根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水上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事故易发领域的排查整治,加强校园和各类景区景点安全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打击反走私反偷渡工作,筑牢海防线。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 建立经济领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硬约束,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推动党建引领的基层基础建设 巩固做好镇街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规范“一中心四平台”运行机制,加快行政执法“两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延伸到城乡社区,实现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运作。落实经费保障,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镇街“五小”场所和周转房、村民小组“五有”阵地示范点建设。加强农村纪检监察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

  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新裂变、新崛起

  坚持以文化人 推动镇、村新时代文化实践站、所的建设,推动建设“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抓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强化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政治安全监测预警、网上突发热点敏感舆情管控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聚焦创文创卫“三步走”目标,确保2023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并启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进一步擦亮文明陆丰招牌。

  坚持以文惠民 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和丰富陆丰革命历史精神和内容,做好红色文化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和修缮工作,传承保护好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和甲子英歌舞等具有陆丰特色的非遗文化,进一步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的投入,谋划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小型足球场。

  坚持以文兴业 以推广“文化集市”方式推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推动陆丰文化线上走,利用网上直播、视频等方式加大力度推介陆丰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文化创意、油画村、艺术小镇等新业态,规划建设陆丰碣石麦秆画、碣石木雕、甲子贝雕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催发文化产业新活力。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浅澳村等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持续推出红色文化、滨海度假、海鲜美食等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培育开发旅游市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牢牢谨记自身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讲政治、敢担当、守纪律、树正气、重团结、抓落实为统领,全力打造一支能谋善断、能征善战、能干善治的“狮子型”干部队伍,履行好新一年政府职责。一是要坚持政治引领,打造忠诚型政府。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初心使命真正贯彻到改革发展各项具体工作中去,推动干部思想能力作风进入新层次。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履行法定职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让各项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坚持求真务实,打造实干型政府。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倡导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做到“立说立行立改,善做善成善终”,一锤锤钉钉子。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敢作为、勇作为、勤作为”者成为楷模典范,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付出代价,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四是坚持勤政履职,打造善治型政府。严厉整肃机关内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激活政府活力,切实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全面强化服务意识,当好“金牌店小二”,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把为企业服务、为民办实事作为政府履职的重中之重,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五是坚持反腐倡廉,打造廉洁型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树新风。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以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我们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最好回答。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华”的奋斗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决心,全力把陆丰建设成为粤东蓝色经济崛起示范区!


相关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