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丰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简报(第96期)
产业集聚发展
电商进村助农增收促乡村振兴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耕地面积59.04万亩。陆丰市具有良好的区位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这里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出产众多知名的农副产品。近两年,高美竹笋、南塘花生、竹牙香米、陆丰黄牛等先后入选省农业农村厅的“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同时,陆丰市正在建设甘薯、萝卜、海鲈鱼、黄牛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
尽管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可是长期以来缺乏高效、有力的销售渠道,产品缺乏包装打造、市场竞争力不足,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薄弱,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的发展。
针对此,近年来,在汕尾市商务局的支持下,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将其作为推动陆丰市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乡电子商务应用、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配送体系、推动陆丰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自陆丰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电子商务交易额不断攀升,本地农副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带动农村创业和就业成效突出,通过电商带动了农民增收,助力了乡村振兴。
打造腐竹特色产业链,助推农民增效增收
陆丰市博美镇种植半爿黄豆已有几百年历史,颗粒大,胶质丰富,形状像鸡肾。用其制作的腐竹豆香浓郁、韧性好,远近闻名。陆丰市博美珍味源豆制品厂生产的博美腐竹,以半爿黄豆作为原材料,是陆丰本地知名农特产品,但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产品包装过于简陋、产品缺乏足够曝光度、得不到有效推广等问题,长期以来,博美腐竹仅限于本地小范围销售。
陆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以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中心枢纽和服务作用,扶持陆丰市博美珍味源豆制品厂组建成立陆丰市途美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并开设博美镇电商服务站,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改变经营思路,赋能“博美腐竹”产业发展。
第一,转换该公司负责人经营思路,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鼓励该公司负责人通过下放原材料给村民种植、并统一收购的方式让原材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既稳定了原材料的供给,又帮助带动村民实现增收;第二,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该公司的腐竹生产完成了标准化升级,从商标、包装以及原材料方面进行相关升级改造,并策划、组织开展了多次专场推广活动,打造品牌、打出知名度;第三,帮助该公司引进了相关商业贷款合作,为其解决第一笔资金问题,对产品原材料、包装宣传、厂房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第四,协助该公司申请企业生产许可SC认证, 组织相关宣传媒体对博美腐竹进行相关报道宣传,将其产品上架陆丰助农馆和汕美手礼网等电商平台,帮助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使其产业得到有效曝光及推广,其产品由传统的线下销售转为线上线下同时销售,销量大增,口碑增强。2022年销售额150多万元,销售额比前年翻了一番,并带动了50多户农户种植黄豆,2022年为农户增收30多万元。
农产品上网“触电”,助荔前行
陆丰荔枝种植面积超过16万亩,占汕尾全市种植面积60%以上,荔枝品种多、产量大、优势品种卖相好、口感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因为荔枝的保鲜时间较短,物流运输难度大,因此无法打开销路。
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实施方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做强做实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站,积极协调鼓励陂洋镇农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傅祝香对接省外厂商,设立线下定点收购点,每天荔枝收购量达50余吨。最终,陆丰荔枝主产区之一陂洋镇的荔枝销往了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乃至上海、北京、东三省等地,陆丰荔枝真正走出去。
同时,每年荔枝成熟季,电商服务中心主导开展荔枝节直播活动和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将陆丰荔枝纳入区域公用品牌体系中,并定制专属包装袋和专属冷链包装箱,配套顺丰冷链运输服务,免费开展农药残留检测,保证荔枝质量。
另外,通过直播带货以及邀请明星录制视频代言的方式,借助其流量来带动陆丰市荔枝产业在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推广、传播、销售,掀起全社会通过新媒体电商激活传统营销渠道的热潮,从而助力果农扩展销售渠道,推动陆丰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推动陆丰市荔枝产业发展。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博美虾饼、南塘“海苔橄榄菜”、上英咸鸭蛋、甲子鱼丸等农特产品在电商的加持下,均取得销量和销售额的增长。除此之外,发挥电商中心的特长及枢纽服务作用,及时帮助农户销售滞销产品,为农户解难题。
电商助农克服疫情困境
疫情期间,陆丰当地几十吨果蔬出现滞销问题,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将该批滞销果蔬统一运送到服务基地配套冷链仓储进行保存,并通过电商途径对接外部商企档口,结合商会及其他资源,形成定点定量输送,成功将萝卜销至各个果蔬批发市场、档口(惠州、佛山、深圳等地),为当地解决了产品“运输难、买卖难、推广难”等难题外,还有效畅通了城乡流通渠道,加快建立城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2022年2月,西南镇青塘村一甘蔗农户丢失原有销售渠道,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采购商,面临“丰收的尴尬”。为此,该农户寻找到青塘村电商服务站长寻求帮助,青塘村电商服务站长又向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电商中心对外发起推荐,邀请商家、群众参与爱心认购,并帮助该农户的甘蔗进行网上销售,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发动,邀请了4个商贩前来收购该农户的甘蔗,共收购8万斤,网上销售甘蔗3000多斤。
2022年9月,西南镇农户曾志涛果园的蜜柚滞销,向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服务中心为其设计、提供定制包装,迅速组织附近40多家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各自发挥优势,开展了西南蜜柚助农活动,分点助销、线上线下齐发力,2天时间便成功助其销售了2万余斤西南蜜柚、价值4万多元,并在当地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本地蜜柚的知名度,帮助该农户解决了产品滞销难题。
为推动农产品上行,陆丰市建设了东海直播带货孵化服务基地、湖东甘薯产业服务基地、东海顺合蛋业农副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大安镇大安蒜产业服务基地以及城东高美茶产业服务基地,通过电子商务拓宽农村产品的销售渠道,为特色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产品分拣、包装、存储、物流、营销和运营等电商配套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同时,引导企业、个体户在淘宝、拼多多、汕美手礼网等电商平台开店经营、上架产品销售,并同步开设了“陆丰有好货”和“百味陆源·陆丰好味道推介”等公众号专题栏目进行单品宣传,既提高了入驻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另外,电商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农直播活动、高美春茶采摘直播活动、“防疫情、促消费、助发展”陆丰农特产品五一线上线下推介直播活动、“全荔以赴、战疫助农”618线上荔枝直播带货节(陂洋专场)活动、“迎国庆、庆中秋”线上线下直播展销活动、双十一购物节活动、双十二购物节活动、双品网购节活动等活动,并组织各镇、村电商站点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网红主播开展直播带货,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2021年以来已带动陆丰农特产品销售3000多万元。
便民服务,提升村民幸福感
陆丰市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和三级物流体系的建成,为构建“农村电商+合作社(农场)+公共服务+普惠金融+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惠农模式提供基础,助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升了村民的购物体验和生活质量。
“以前到镇上取快递,要自己骑车,耗时耗力;现在家门口取件,一个电话就来了,真方便。”陆丰市金厢镇米坑村村民郑木深高兴地说。前不久,潭西镇长安村的村民还为物流中心送上了锦旗。据长安村村民介绍,长安村村民以前拿递总是要到镇上拿,或者有送来的是要另外收费的,自从我们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以来,在村里设了电商站点,提供了代买代、快递代收代发等便民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特别是快递,现在在村里就可以收寄快递,不用跑到镇上去,而且取件免费,寄件便宜。
自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以来,有效打通了偏远村的物流快递渠道,降低物流资费,解决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问题。
目前,陆丰市已经基本实现应用广泛、保障体系健全、配套服务完善、产业相对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将电子商务打造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丽产业新业态,推动陆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底,陆丰市有网店9000多家,孵化网商累计超过350个,培训近7000人次;引导30余家企业产品在淘宝、拼多多开店经营、上架产品销售;2022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72245.3万元,对比上年同期138589.9万元,增长2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7114.1万元,对比上年同期4858.3万元,增长46.4%。
同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掀起了陆丰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通过实施示范项目,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陆丰实现蓝色崛起。
(市领导助力陆丰农特产品上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