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丰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简报(第68期)
陆丰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一、项目名称
2021年陆丰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目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1.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升级建设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增强中心“指挥中枢”作用,编制下一阶段市(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及农产品促销建议等区域指导性文件,合理统筹区域内品牌和标准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提供农特产品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视频拍摄、代运营、第三方平台对接、直播渠道建设、金融和物流等服务。建立或使用具备数据采集功能的市(县)域电商数据服务平台,能实现与商务部信息自动对接,并能定期对市(县)域的网销数据、电商交易额等进行统计,为主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网络交易数据参考。建立可视化的镇村站点管理方式。对有志从事电商创业的人群进行孵化,培育不少于20个电商经营主体。
2.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
在省级示范县建成的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基础上,通过择优选点、优化布局,实现电商服务站点镇级全覆盖,村级服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根据实际需求升级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设施设备,为每个站点增加可视化管理系统和设备,连网到市(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整合邮政、供销、快递、金融和政务等资源,拓展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便民服务功能。建立站点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淘汰不能充分发挥效能的站点,对运营成果突出的站点进行奖补,培育电商服务站点的后续存活能力。加快推进智慧乡村服务应用,加强农村电商、产品、消费等数据处理和应用,不断提升水平。
3.农产品标准化和溯源服务体系推广应用
加强农村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精选2个以上本地有品牌、有包装、有规模、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组织不少于4家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种植标准、分级标准、包装标准、贮藏标准、检测标准等,并带动本地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等应用相关标准体系。在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基础上升级,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溯源平台和溯源服务不少于20家企业,实施农产品产地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全程可追溯服务。
4.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支持在陆丰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立5个及以上特色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基地,提供产品分拣、包装、存储、物流、营销和运营等电商配套服务,培育现代化新型流通主体,畅通城乡“农商互联”流通渠道,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5.搭建农村产品营销体系
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建名、优、新、特农产品电商品牌。结合陆丰市农特产品和本地文化特色,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专属的品牌传播方案,开展品牌相关的注册流程,并推广区域公用品牌的应用;深化陆丰市区域子品牌培育建设工作,结合陆丰市甘薯、乌石芝麻、尼龙花生、红杨桃、华侨油柑、香芋、甲子鱼丸、塭港沙虾、玻璃鱿鱼、牛大力和沉香等特色农业产业的特点,打造3个产业的子品牌建设方案和产品标准,并授权企业使用于具体的产品和进行线上销售,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质量标准化、品牌特色化、包装统一化、渠道精准化、宣传扩大化。
开展农特产品营销推广活动5场以上(含乡村振兴专场活动1场),吸引各地农产品采购商与陆丰农业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支持活动现场设置形式丰富的直播销售环节,直接促成线上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并联合媒体资源同步在国家、省、市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展示陆丰市特色产业,提高陆丰市特色产品知名度及影响力,提高公众对陆丰本土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二)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新建或改造1个800m2以上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整合邮政、快递、物流和商贸流通等资源,强化市(县)域消费品、农资产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配送服务能力,构建以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充分利用邮政和供销合作社的县域网点、仓储和配送资源,推动物流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农村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农村物流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服务,促进农村各类物流资源及时高效调配。
(三)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1.本地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升级
推动本地流通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和连锁化转型升级,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挖掘市场价值、锁定目标受众、协调顾客关系等,实施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消费需求,打造流通领域企业品牌;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制定商贸流通标准;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库存管理、直供直销等业务,提升商品品质,更好满足农村居民生活和消费需求。
2.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建设
打造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扶持改造至少1个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应提供目录销售、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功能,同时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智能化和立体化展示功能,引入移动支付,推动线上聚流、精准营销和线下体验、配送到家等优势整合;结合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打造本地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商品流通网络,实现由单一交易向交易、加工、仓储、配送多功能于一体的商贸中心转变。
3.本地交易市场数字化升级项目
结合本市商品交易市场的特色优势,以大型市场、专业市场为重点,支持产业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数字化升级,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改造研发设计、交易撮合、展览展示、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或售后等服务流程,全面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由传统交易场所型向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型转变。
(四)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针对市(县)域内传统商贸企业、专业市场商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传统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合作社社员、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等开展分类、分层次电商培训,合计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实现培训转化率(新孵化电商创业就业务人员/参训人数)不低于1%。建立培训后的全员跟踪服务孵化机制,定期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跟踪回访。
重点引导相关单位和个人学习直播电商、应用直播带货技能,培养不少于30位有实操技能、有实际带货成效的日常运营主播,并建立网上销售渠道;组织举办“直播大赛”,以比赛的形式作为培训考试的一项内容,检验学员的学习情况;通过直播比赛的形式,扩大网红学员的知名度,同时推广陆丰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销量;组织不少于30位优秀参训学员外出参观学习优秀电商直播基地,建立常态化的合作直播带货机制。
三、项目中标承建单位
陆丰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分为四个包组,委托汕尾采联采购招标有限公司进行招标,已于2022年1月13日开标。包组一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项目,中标单位为汕尾市新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标金额7990000元;包组二为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项目,中标单位为广东中翼科技有限公司,中标金额7394000元;包组三为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中标单位为汕尾城市在线传媒有限公司,中标金额5392000元;包组四为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项目,中标金额2694000元。四个包组中标总金额23470000元。
四、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预算为中央专项资金1500万元,省级资金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2021年下达中央专项资金1000万元,目前已拨付中央资金9695200元,支付进度为96.6%。
五、项目推进情况
在省商务厅和汕尾市商务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项目
1.建成了1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省级示范创建的基础上,对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内设有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直播摄影区、孵化区、文化展厅、综合培训室、检测室等功能区。中心为电商从业人员、企业等提供汇聚、交流、孵化和创业的场所,通过搭建电商孵化平台、提供贴心的一站式企业入驻及孵化服务,截至今年10月份、中心入驻和孵化电商企业及团队合计20家。同时,中心还引进了专业运营团队入驻,负责整个公共服务中心的全面运营工作,提供设施设备、创业辅导、人员培训、项目推荐等服务,以电子商务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建成了 20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和16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其中123个站点是对原省级示范县电商服务站点进行升级而来、12个站点为镇村合一站点,原省定贫困村实现电商服务站点的100%覆盖。电商服务站点为当地群众提供网购网销(代购代销)、缴费、充值、订票、证件代办、代收代发快递、引导宣传等便民服务,实现了服务进村入户。
3.建设了东海直播带货孵化服务基地、湖东甘薯产业服务基地、东海顺合蛋业农副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大安镇大安蒜产业服务基地以及城东高美茶产业服务基地,通过电子商务拓宽农村产品的销售渠道,为特色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产品分拣、包装、存储、物流、营销和运营等电商配套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4. 引导企业、个体户在淘宝、拼多多、汕美手礼网等电商平台开店经营、上架产品销售。并同步开设了“陆丰有好货”公众号专题栏目进行单品宣传(累计单品宣传73期),产品还发动170多个镇村站点宣传代销,同步开设各村点线上个人店铺(170多个镇村站点、个人线上店铺覆盖率90%),既提高了入驻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5. 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农直播活动、高美春茶采摘直播活动、“防疫情、促消费、助发展”陆丰农特产品五一线上线下推介直播活动、“全荔以赴、战疫助农”618线上荔枝直播带货节(陂洋专场)活动、“迎国庆、庆中秋”线上线下直播展销活动等活动,并组织各镇、村电商站点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网红主播开展直播带货,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今年以来已带动陆丰农特产品销售1400多万元。
6. 推动陆丰市区域公用品牌及农特产品子品牌建设。组织陆丰市区域公用品牌及农特产品子品牌建设专家团队,对品牌建设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经多方论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陆丰市区域公用品牌及农特产品子品牌建设命名方案》,经市委领导同意,确定1个公用品牌名称:百味陆源,3个子品牌名称:陆薯润丰、陆穗年丰、臻味鲜丰,区域公用品牌及子品牌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了商标的注册申请,同步结合陆丰市农特产品和本地文化特色制定专属的品牌传播方案,推广区域公用品牌的应用,深化陆丰市区域子品牌培育建设工作,针对陆丰特色农业产业的特点打造产业子品牌及其产品标准,并授权企业使用于具体的产品和进行线上销售,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质量标准化、品牌特色化、包装统一化、渠道精准化、宣传扩大化。
(二)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项目
建成1个市物流配送中心,目前整合了邮政、快递和商贸流通等资源,为全市快递相关企业提供仓储、分拨、配送、收件等物流服务,物流服务覆盖全市20个镇、160多个行政村,推动物流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站点的建设利用已建成的电商服务站点为基础,结合市、乡镇及各行政村实际分布情况,优化整合配送路线,对20个镇(街道)划分为5条物流配送路线。
目前已整合天猫配送、安能、京广、淘菜菜、极兔、圆通、邮政、韵达等快递品牌,实现了物流快递站点与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资源共享。并于7月15日开始,陆续开通五条路线160多个站点的配送业务。通过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打造,实现了从物流配送中心到村级站点2天内完成配送,截至10月31日,产生下行快递123107件,上行快递 8789件,日均快递进村超过2000多件,每天上、下行快件量都在持续倍增中,实现当地农村物流的覆盖,切切实实打通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三)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
通过调研筛选,确定2家商贸流通企业(陆丰市金润丰食品有限公司、陆丰市冠利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转型升级,扶持改造1个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陆丰市金德丰百货商场有限公司),打造商贸流通流企业转型升级和多功能商贸中心示范点。为商贸流通企业制定商贸流通标准,根据流通标准,持续收集流通过程中相关标准要求的原始材料每月集结成册,从而推动流通标准实施应用和推广。完成线上商城开发和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系统转型升级,以电商站点为基础下沉供应链市场,要求每月销售额及发货量情况、包括线下及线上平台数据,按月集结成册、并提交业绩总结,目前已从160多个电商服务站点筛选出符合经营条件的网点120家,覆盖全市20个乡镇,国庆期间在多个乡镇开展为期4天的供应链市场下沉线下推广活动,以走访方式对南塘、甲子等镇的电商服务站点、二级批发商、便利店等进行现场业务洽谈,产品推广及商城介绍,并为走访对象录入客户信息,同步提供超过30个SKU的产品(包括面包类、零食类,食用油、大米、日化品等)进行现场展示、试吃、售卖及赠送礼品等方式,与群众互动,使周边农户了解商贸流通服务站点的业务内容及优势,通过线下地推活动引流,吸引居民的关注从而发展成为客户。活动累计到场达5000余人次,销售额近4万,并通过新兴媒体进行对外宣传,利用网络直播、自媒体推广等手段迅速传播,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下沉业务快速发展,为乡村站点、商超或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提供保障。
通过建立线上数字营销系统,线上商城,社区下沉运营门店,乡镇团购等多种模式,形成新的商业零售模式,推动综合性物流信息网络的构建。为商贸中心打造了2个线上平台,一个是针对于C端客户的生活用品进行销售推广,另一个是针对于B端客户的采购配送。推进商贸中心企业下沉市场业务模式进农村,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要求商贸中心数字化系统内每月产品仓储数据、配送数据及销售数据、自营商城平台每月的销售数据和客户数量统计按月集结成册,并提交业绩完成总结报告,11月在东海镇举办乡镇商贸中心目录销售、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功能的线下体验活动推广,累计达1000余人次参与活动,超过600人体验了体验到店订取服务、销售订单金额达1.8万余元,提升了乡镇居民的购物体验及消费便利度,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服务站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动县乡消费提质扩容。
(四)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项目
深入各镇(街道)、各企业开展电商直播带货人才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50场,累计培训3027人次。通过培训,带动300多人从事电商,发展成为电商服务点负责人、微商、物流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并实现增收。培养了30位日常运营主播,带动电商就业创业,推广陆丰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了产品销量,并打造出了学员电商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六、存在问题
1.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初级产品的品类时令性强,缺货断货情况较多,加工产品的资质SC认证产品较少。
2.电商人才培育还需加强,多数企业、合作社电商认识不足缺乏热情,依赖传统交易,电商气氛有待提升。
3.目前电商企业发展数量较少、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孵化辐射功能,积极培育壮大电商企业;
2.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作,开展品牌营销活动,着力提升陆丰农特产品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打响品牌影响力,发挥区域公用品牌作用,实现质量标准化,品牌特色化,扩大公众对陆丰农特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
3.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与宣传引导,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宣传,自上而下形成共识,营造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制定更具吸引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陆丰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