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千年,陆丰皮影绽放非遗魅力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陆丰皮影的世界,感受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一、陆丰皮影戏介绍
皮影作品:《猴子捞月》剧照
陆丰皮影戏是一门集绘画、雕刻、制作、音乐、表演、舞台技艺于一体的专业艺术,其技艺特点在中国皮影戏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陆丰市皮影戏表演逼真、细腻生动,唱腔音乐用正字戏曲牌,易语而歌,称白字曲,后融入地方渔歌、民间小调自成一格。
皮影作品:《龟与鹤》剧照
皮影戏俗称皮猴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雕镂成影人和景物,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的古老戏剧形式。陆丰皮影戏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国有专业皮影戏剧团,是中国三大影系“潮州影”的唯一遗存。
皮影作品:《飞天》剧照
皮影戏的表演传神有趣,一直以来,皮影戏在粤东地区民间甚为流行。据《碣石卫志》记载:“穷乡僻壤,地瘠民贫,每厢神诞,多聘木头戏、皮影戏,盖其戏金每夜仅三二两白银,殷富人家喜庆寿诞,亦乐雇入庭院,以待亲朋宾客而添热闹者。”战乱期间,大部分民间戏剧偃旗息鼓,而皮影戏因表演条件限制少,仍零星落索地广泛存在于乡间,在万象萧条中保留了一点人间的气味。《潮居杂诗》也有关于皮影戏的描写:“怡情不觉五更寒,莫听钟鸣必尽欢。太息浮生原若戏,那堪戏在影中观。”
陆丰皮影戏《飞天》正面影身琵琶仙
陆丰皮影戏的影人、道具以水牛皮为材料雕刻制作而成,从而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皮影雕刻风格。陆丰皮影人物造型古拙、朴质、它吸收了潮汕剪纸华丽精致的风格,线条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并采用镂空雕刻,侧重彩绘,把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民间绘画运用于影人道具的制作,具有装饰艺术韵味,总体上继承了宋代影戏的“绘革”遗风。
二、荣誉展示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汕尾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三、皮影传统剧目
《乌鸦与狐狸》剧照
《东郭先生》剧照
皮影戏传统剧目有《猪八戒背媳妇》《东郭先生》《乌鸦与狐狸》等,也有与白字戏相同的剧目,如《高文举》《祝英台》等。后有整理重排《哭塔》《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多个优秀传统剧目。
《哭塔》剧照
《嫦娥奔月》剧照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