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我市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成效明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在致力于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着力发展卫生、体育、科技等社会各项事业,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努力改善并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成了一批卫生重点建设项目,新建了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住院楼,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这些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助力推进我市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黄柳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卫生强市的东风,市人民医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大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市从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建设5个方面着手,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369.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6平方米,超过广东省人均水平。市人民体育场等公共体育场馆常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达90万人次。在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公布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中,我市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实现了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位于潭西镇广汕公路北侧的颐养园项目,是一所县级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由老年公寓、医疗保健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管理中心、保卫室等组成,设计养老床位数 1000 张。目前1-4号楼已全部封顶,计划于 2022 年12 月完工,2023年1月投入使用。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 卓友豪:“十三五”规划以来,提标扩面,保基本民生,同时落实返贫监测机制,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有效同乡村振兴衔接,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形成完善的基本民生兜底保障机制,做好应保尽保。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部署要求,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统领,坚持慈善、公益的定位, 按照“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全市已有22家爱心(长者)食堂投入运营,基本实现爱心(长者)食堂全市镇街全覆盖。为老人、残障人士和困难儿童等群众提供免费餐饮,发挥了良好社会效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百工程”建设,把实施“双百工程”列入我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目前,全市已完成了20个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52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建设打造,已投入运作。今年10月全市各社工站点与全省同步统一挂牌。
我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科技活动统计工作和积极组织科技宣传活动,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为科技人才服务的水平。截至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研发中心22家和省级专业镇3家,市级专业镇2家,省级研发中心1家,众创空间1家,成为引领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