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西镇:科技赋能春耕生产,省农科院专家赴陆丰潭西镇开展水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为深入实施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以科技力量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地查看2025年早稻种植情况,4月12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汪文娟副研究员和陈炳等一行深入陆丰市潭西镇田间地头调研,并重点示范推广“水稻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在驻潭西镇工作队的牵头组织下,广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分别与潭西村和溪美村达成共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意向,助力粮食产业稳产增收,为当地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下沉田间 精准破解生产难题
四月的潭西镇村,连片稻田绿意盎然,秧苗正值返青分蘖的关键时期。驻潭西镇工作队与省农科院植保所科技特派员团队一道走进田间,查看苗情、分析种植密度,并与当地种植户深入交流。
从实地查看情况来看,当前早稻整体长势良好,但也存在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稻田耕整地高低不平,导致田间水分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易出现干旱或积水;二是抛秧密度偏稀疏,植株间距过大可能引发杂草滋生;三是移栽苗叶色偏黄,氮肥供应不足影响返青速度。针对这些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现场建议通过浅水灌溉结合局部平整改善田间水分管理;对稀疏田块及时补苗,并采用“封杀结合”的杂草防控策略;对缺肥田块每亩增施8—10公斤尿素,促进秧苗早发快长。
▲田间实地查看水稻种植情况。 共建示范基地 推广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调研期间,驻潭西镇工作队与科技特派员团队就共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基地将重点示范推广水稻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包括抗病品种筛选、生态化调控、断源早控、精准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等关键技术。近年来,水稻细菌性病害逐渐成为制约广东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在陆丰潭西稻区也呈现多发、高发的趋势;通过共建示范基地,创新集成“抗病品种+断源早控+精准施药”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暴发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让科技“种子”在田野生根发芽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们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正是广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唯有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方能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据悉,2024年潭西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3115万元,增速4.5%,农村人口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5715.50元。作为农业大镇,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潭西镇亟需更多科技力量破解农业生产瓶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下来,驻镇工作队将继续携手科技特派员团队,为潭西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