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西镇: 以“入户联心”擦亮生态底色 为迁徙候鸟撑起“平安伞”
潭西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良好,是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彩鹳等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近期,为确保越冬候鸟迁徙的安全,潭西镇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的决策部署与“入户联心”工作紧密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组织开展候鸟保护宣传活动,扎实筑牢候鸟迁徙安全屏障,共同守护好美丽的生态家园。
一、强宣传 营造浓厚护鸟氛围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从小树立起保护候鸟的责任,让潭西成为‘鸟的天堂’”。潭西中心小学的一位同学在参加完候鸟保护科普活动后有感而发。近期,潭西镇积极落实候鸟保护管理措施,以“入户联心”赋能候鸟保护工作,组建15个村(社区)工作专班,强化野生鸟类保护工作。专班联户人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候鸟保护科普宣讲活动,他们通过照片详细介绍各种鸟类的名称、习性及其生存环境,安排小学生制作手抄报、绘画等,让青少年认识大自然之美,从小培养他们养成爱护鸟类的良好习惯。同时,联户人员通过进村入户的形式与群众签订候鸟保护承诺书,发放《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单》750份,面对面地向群众讲解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家对迁徙候鸟的保护意识。在各村(社区)重点路口和农作物种植区,联户人员悬挂保护候鸟宣传横幅15条,张贴通告60份,竖立宣传标志牌35处,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迁徙候鸟撑起“平安伞”,努力营造全民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二、守红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现在偶有遇到外面过来的捕鸟人,大家会主动报告给镇政府和森林公安”。一名潭西镇东山村干部说道。从今年11月起,潭西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市场执法组、保护宣传组、深溪村组、东山村组等四个小组,联动辖区各村(社区),组织176人次参与集中开展候鸟保护与打击违法捕猎野生动物行动,形成强大保护合力。各小组各司其职,从市场源头到乡村田野,全方位、无死角地展开巡查与执法,守护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候鸟迁徙路线安全无虞。其中,市场执法组深入镇内市场、餐馆,对潜在的非法贩卖野生动物行为进行严密监控,通过持续的巡查和宣传,有效预防了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保护宣传组则结合“入户联心”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传播候鸟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宣传覆盖面超过2000余户。此次行动激发了辖区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许多村民自发加入到保护行动中,他们与工作人员一起,在田间地头、山林湖泊间巡逻,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三、聚合力 构建生态友好型高地
“潭西有这么一片候鸟的聚集地,是8万潭西人的共有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态环境。”参与候鸟巡护活动的长安村志愿者激动地说。如今的潭西,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珍稀候鸟选择在这里栖息越冬,这与潭西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入户联心”工作与绿美生态建设同部署、同推进不无关系,通过镇村两级成立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指导各村在广场、学校、村道、水塘、湿地周边等区域空间开展绿美植树护绿行动,使“铁锹大军”活跃在乡野的各个植树点位。同时,潭西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为绿美生态建设强化资金保障,发动村民、乡贤、企事业单位认捐认种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据统计,2024年以来,潭西镇发动乡村绿化义务植树28场次,筹措社会资金284.5万元,种植各类树木1.8万颗。此外,潭西镇还将绿色文化纳入村规民约,与优秀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结合起来,为潭西镇构建生态友好型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潭西镇将坚持以“入户联心”工作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创新候鸟保护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持续加强对候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巡护巡查工作,多形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严密排查非法捕猎工具和线索,加大对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常态化开展植树护绿行动,久久为功擦亮生态底色,让潭西镇成为候鸟迁徙的温馨驿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