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常规入我心,良好习惯伴我行——陆丰华附小学部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训练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陆丰学校迎来了一年级新生们充满活力的身影。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该校于开学第一周开展了一系列新生入学适应性训练活动,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诵读训练 在晨曦微露的校园里,自主诵读训练,让一个个心灵得以滋养,每个人的智慧得以启迪。同学们用朗朗的读书声唤醒沉睡的大地,也唤醒了自己内心的激情与动力。 学校领导带着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对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细致而温暖的检查。他们轻步走过每一个诵读教室的角落,细心观察同学们的诵读状态,从翻页到眼神,从文具的有序规范到同学们坐姿的端正,领导们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让同学们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学生的关爱与期待。 自主诵读作为一天学习的起点,它不仅是知识的预习与巩固,更是培养自律、专注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刻。教室里,同学们手执书卷,声音清脆悦耳,交织成一首动听的晨曲。自主诵读,没有白日的喧嚣,没有夜晚的孤寂,只有纯粹的学习与成长。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懂得珍惜时光,懂得在青春的年华里努力奋斗,让知识的种子在每一天清晨发芽,茁壮成长。 课堂常规训练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孩子们迅速而有序地进入教室,开始了课前的准备。他们轻手轻脚地摆放好书包,拿出课本和文具,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在课堂中,一年级的同学们精神饱满,气势昂扬,他们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 “请坐好”——“我坐好”“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身坐正”——“手放平”“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将课堂要求融入朗朗上口的小口令,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轻松氛围中熟记常规,从而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们坐姿端正,目光聚焦于老师,全神贯注地听讲。他们学会了如何提问,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知识的海洋,充分展示了陆丰华附小学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在这里,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激发,智慧得以闪光。同学们阳光自信,举手示意,声音响亮,对答如流,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队形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是新生们融入新环境的桥梁。初入学校,新生们往往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的挑战。而队列训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让新生们在统一的指令下,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快速融入集体,感受到归属感。 其次,队列训练是培养纪律性和规则意识的摇篮。在队列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标准。这种训练让新生们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这是成长的基石。 再者,队列训练是锻炼意志力和忍耐力的磨砺石。在训练中,他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品质,将伴随他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挑战,并学会了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队列训练对新入学的新生来说,是一次全面的成长体验。它不仅帮助新生们快速适应新环境,还培养了他们的纪律性、意志力、忍耐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宝贵的品质,将成为新生们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坚实基石。 午休小憩时光 有研究表明,睡眠有助于孩子智商和情商发展,孩子睡眠时做梦的时间,是整合记忆关键时期,把白天接触到的新东西,转化为长期记忆。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适当时间的午睡是很有必要的。 安静有序的路队进入睡室,空调与风扇带来清凉,营造温馨安静的午休环境,帮助小朋友舒适入眠,快速进入梦乡。 摆一摆小鞋子,盖一盖小被子,穿一穿小鞋子,然后组织排队,有利于提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 定时入睡,规律作息。鼓励小朋友们每天在同一时间开始午休,建立良好的生物钟,保证下午的学习效率。 轻松醒来,活力重启。设置轻柔的起床铃声,让小朋友们自然醒来,通过简单的伸展运动,驱散午后的困倦,精神饱满地迎接下午的课程。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当第一缕阳光拂过树梢,一场关于梦想与知识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序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陆丰华附的小学子们能够继续坚持这份美好的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