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群众办实事】陆丰公安成功劝阻一起冒充社保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案
陆丰公安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工作,积极主动作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近日,陆丰市公安局成功劝阻一起电信诈骗案,为群众挽回了10万元经济损失。
9月10日15时许,陆丰市公安局瀛东派出所接到汕尾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推送的一条诈骗预警信息,称在甲子镇某学校内的吴女士疑似正在接通诈骗电话。
10万元人民币已集中在银行卡内
接到预警后,瀛东派出所快速反应,立即启动线上线下同步劝阻的工作机制。由于吴女士正在与诈骗分子通话,导致民警多次拨打其电话号码均无法接通。时间紧急,必须尽快找到吴女士!民警迅速通过智慧新警务,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准备向诈骗分子发送验证码的吴女士,此时吴女士已将其账户上的10万元人民币集中在银行卡内,经民警当面劝阻,避免了吴女士掉入诈骗陷阱。
冒充社保机构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经了解,9月10日14时许,吴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社保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吴女士的医保卡在上海某医院消费异常,由于金额较大,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如不尽快处理,吴女士的医保卡和银行卡将被冻结,并让她添加一个QQ号,对方通过QQ向吴女士发送了一个链接,让其填报银行卡号等基本个人信息,并声称为了保障吴女士的账户安全,蛊惑吴女士将其他账户中的存款集中在填报的银行卡账号内,诱骗其转账汇款。好在民警及时赶到,中断了这场骗局,避免了吴女士的经济损失。
事后,民警还当面为吴女士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讲述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使用方法。吴女士对民警连声道谢,并表示会以此为戒,提高警惕。
警方提示
千万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
更不要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
银行账户等信息,
更不能按其提示转账汇款。
若有疑问,
可以前往当地社保经办机构
或者拨打12333咨询电话咨询。
擦亮眼睛认清这些诈骗套路
↓↓↓
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义
一是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义发送短信,诱惑参保人员或退休人员拨打“社保机构”的电话咨询,然后诱骗身份证号码及银行账号实施诈骗。
以社保卡个人账户有问题或冻结为由
二是以社会保障卡个人账户有问题或冻结为名,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等相关内容,引诱参保人员利用自动取款机进行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谎称参保人员看病发生欠款为由
三是冒充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专业改号软件,将号码改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统一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33”为相似,对参保人员谎称在医院看病发生欠款,要求立即还款,实施诈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