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我镇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1.强化领导责任。成立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定期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解决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组织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依法决策能力。在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接受法律约束。
3.规范行政决策。聘请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研究、合同与法律文书的起草和审核,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
(二)深化基层治理,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1.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明确各部门权责清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公布镇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市场巡查,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5起,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定期清理工作制度,文件的起草、审批、印发更加规范。定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档案。
3.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今年共开展执法检查127次。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目前我镇公务员队伍通过执法证考试已申领执法证37人,在编公务员持证率达80%以上。
4.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作用。以“法律服务就在我身边”为宗旨,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设,充分发挥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专业性,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讲座,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并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力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调解点多面广、贴近群众、方便及时的优势,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化解工作,在各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工作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5.加强普法宣传。注重抓好普法前沿阵地建设,以点扩面,构建覆盖全镇的普法宣传矩阵,扩大普法宣传辐射。一是打造宣传阵地,形成立体宣传覆盖网。通过在各村(社区)、人流量多区域等区域设立法制宣传栏,不定期更新各类普法宣传内容,涵盖禁毒、安全生产、防范“电诈”等方面。二是坚持普法工作与重要时间节点相结合。通过“3·8”妇女维权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 国家宪法日等法律宣传节点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接地气的法律服务。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我镇在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对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
1.法治宣教实效有待提升。法治宣传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宣传,难以激发群众兴趣,影响宣传不佳,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理解度仍较低。
2.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紧缺。乡镇法律从业者数量少,遇到复杂法律事务常需寻求执业律师援助,服务的及时性与专业性受影响,影响法治建设推进。
3.部分群众的法治意识仍需加强。虽然我镇在普法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和认识。这可能导致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触犯法律,或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有效维护。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法治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法治六进”线下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例如,在学校等场所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或咨询活动;制作并播放以法治为主题的公益宣传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优化法律服务资源。继续发挥好镇村两级法律顾问及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定期向群众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群众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3.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建立健全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审查、答复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信息公开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实行属地管理、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类纠纷及时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