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 聚力攻坚融深融湾 加强协同共建 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2025-01-20 09:49:22 陆丰融媒体中心 字体: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西承东联”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持续加强和大湾区、汕潮揭在产业、设施、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互利合作,加快实现全方位融入。

一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要做强产业承接平台。聚焦园区综合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资源整合、空间重组,扎实做好园区目录调整,推动临港产业园、五金配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碣石民营产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汕尾主平台序列,整合优化形成“一园一区”新格局。要加快五金配件产业园、星都工业园、海工基地二期、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康佳产业园区一期、二期标准厂房建设,进一步强化园区平台基础支撑。今年要完成产业供地10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超10万平方米。要健全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完善罗湖-陆丰共建产业园运营机制,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运营公司”运行模式,积极导入市属国企、社会资本、第三方运营机构等开展市场化运营,提高园区运营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临港产业园片区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聚焦社会治安、交通秩序、人居环境、民生事务等重点,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园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要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瞄准深圳“20+8”产业集群,主动承接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外溢转移,全力打造产业转移首选地,力争今年承接湾区企业10家以上。要充分利用海洋、海岸、港口等优势,发挥中船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梳理船舶产业链条,着力引进船舶制造上下游企业项目,延伸发展船用泵和舾装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全市首个柔性工厂,不断壮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以华润希望小镇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合作,积极主动对接华润电力、华润啤酒、华润万家、华润置地等产业板块,在新能源、大消费、房地产等领域推动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

二要推进软硬联通双向发力。要深化设施互通。谋划一批对接大湾区、汕潮揭的交通路网等项目,加快推进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国道228线甲子至南塘段和上英至海丰城东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国道324线博美穿城段、河西至星都段和深汕东高速改建工程,全力打造内外通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要加快推进海工基地二期码头、甲东深港码头规划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与大湾区核心港口群对接,形成陆海统筹、港口产业联动发展格局。要深化机制融通。以信用建设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项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创新“一站式”办理金融帮扶、减税降费等服务,推动普惠性政策“免申请、零跑腿、快兑现”,全方位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要统筹推动一体化“数字政府”管理平台建设,深化与深圳罗湖“跨域通办”,拓展两地通办事项,今年要推动100项高频政务服务“深汕无差别”在陆丰落地。要深化物流联通。深入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依托人口优势、区位优势,整合县域邮政、供销、快递、商贸等物流资源,在星都、南塘、内湖等交通枢纽地谋划建设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吸引更多平台、快递物流商选择陆丰、投资陆丰,打造融入大湾区、辐射汕潮揭的区域物流枢纽。

三要推进资源加速集聚。要主动导入市场资源。借力大湾区研发设计和品牌包装优势,提高五金配件、圣诞礼品、传统工艺品等本土产品开发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海博会”“进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和其他对外经贸活动,推动更多陆丰优品走进湾区市场。要主动导入创新资源。放大罗湖—陆丰创新岛和红海湾实验室科研载体作用,深化与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科创合作,依托中广核、康佳、中船等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科研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陆丰流动。要主动导入人才资源。用好“善美英才”政策,充分借助罗湖区在科技、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优势,积极通过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技术引进、联合研发等方式柔性引才用才,实现与大湾区人才智力资源共享。要做好育才工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才模式,推动陆丰中职学校与南海海缆、广船技校等企业、学校深度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