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澎湃浪潮中,汕尾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陆丰市潭西镇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产业新载体,以科技创新驱动、联农带农富农为核心,精心培育南美对虾特色产业,将“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强镇兴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潭西镇新埔村一片长期闲置的沼泽地上,潭西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沉睡资源”——总投资约3200万元的404个现代化养殖棚分布在410亩土地上。土地流转每年为新埔村集体增收40万元,实现闲置地变“聚宝盆”的华丽转身。来自江苏的专家团队携尖端技术南下扎根,通过精准投苗、科学饲喂和绿色防控,实现了每棚年产对虾约4500斤、单棚年产值9万元的高效产出。基地年总产值潜力高达3636万元,为潭西镇打造农业养殖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 梁汉艺: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将科技与经验深度融合,从江苏带来的标准化管理,确保了约90天稳定的养殖周期,单棚规格稳定在(每斤)25-30头,这不仅提升了产能,更降低了风险。
在基地项目落地过程中,潭西镇政府专班提供“店小二”服务,帮助企业一个月内完成摘地,并协调解决通水、通电、通路“三通”难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投产。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联农带农,通过“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基地破解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培育了一批示范养殖户,并提供数十个稳定就业岗位,村民不仅在专业培训中成长为养殖技能好手,收入也得到了提升。
养殖户 邱泽鑫:(咱们原来是做什么的)种植的,(种什么)种稻谷的,(那个时候收入怎么样)一年收入五六万块钱,(那现在养这个虾之后呢)提高了好多,收入也可观,一年有十六七万元收入,翻了一两倍。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基地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子,通过构建“生态链式循环经济”体系,科学处理尾水、残饵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再利用。这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碧水净土,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乡村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水产养殖公司技术员 许树程:生态循环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之一,通过先进技术,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染,比如尾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既节省了资源又提升了效益,这证明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和谐统一。
目光远眺,基地的优质南美白对虾已“游”入香港、深圳、广州等高端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潭西镇计划建设一座集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贯通从“塘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强县促镇带村注入新活力。
陆丰市潭西镇副镇长 郑国栋: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南美白对虾示范基地,从种苗繁育、加工、品牌等多环节发力延长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同时我镇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一企一策”,全程做好“店小二”服务,为企业解决用地、审批、销路等难题,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