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洋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03-31 17:24:36 本网 字体:

陂洋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陂洋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汕尾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紧盯工作目标,抢抓机遇,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推动落地,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现将2022年陂洋镇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维稳工作启动以来,我镇始终牢记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疫情就是警情”的工作理念,闻警而动,闻疫而动,把疫情防控维稳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冲锋在前、奋战一线,为全市上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陂洋力量。

  (一)强化认识,高位推动。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我镇多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当前疫情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一以贯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消除疫情防控隐患。

  (二)强化措施,管控到位。一是做好风险地区来(返)陂洋人员大数据线索的排查,做到人数、人头、位置、管控情况“四个查清”,确保每天16时及零时大数据按时落地清零,核酸检测及时到位,12小时内完成大数据清零工作。二是排查摸底返乡人员。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充分发挥镇三人领导小组、村疫情防控四人排查组作用,深入各村排查摸底,严格落实中高风险来陆人员报备制度,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监测”和“三天两检”等管理措施,并时时根据最新的防控指引落实。坚持零遗漏、不过夜做好重点地区来(返)陆人员排查管控,加强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监测预警,加大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密度。抓好社会面防控、疫苗接种、公众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准备“五个关键”,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及重大活动管控。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联户清单。14个村(社区)建立一党员干部对N户的摸排对接清单,明确时间任务,逐村逐户逐人过,切实摸排清楚中高风险地区等地的陂洋人底数。四是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我镇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摸清未接种人员底数、不宜接种人员底数,明确接种任务,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应接尽接。

  (三)加强宣传,强化引导。一是各村(社区)党员干部逐村逐户发放《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引导在重点地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乡贤非必要暂时不返乡,确需返乡的要提前和目的地所在村(社区)报备,抵陆后到服务点报到。二是通过微信、广播、宣传海报、横幅、LED显示屏播放等形式多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方法,强化移风易俗宣传,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倡导务工和工作的人员严格遵守现居地的疫情防控要求,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镇、村两级加强应急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多措并举加强防控、防疫物资储备,全力扩大防疫物资采购和存储规模,保障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医疗器械、救治药品、消杀产品等防疫物资储备充足。我镇始终坚持全面严格管控,对中高风险返乡等重点人员的摸底排查和闭环管理,到点到位、到人到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联防联治,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产业。

  我镇发展种植的特色水果如菠萝、油柑、荔枝等等,已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我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特色水果产业:

  一是加强规模化种植,促进增收创效。我镇按照“科技兴农、产业强村、产业富农”的发展思路,壮大菠萝、油柑、荔枝等水果产业规模,推动水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水果生产面积已有48925亩,其中荔枝种植面积26250亩、菠萝种植面积10175亩、油柑种植面积10400亩、龙眼种植面积2100亩。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27个。除了规模化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防害队伍相应成立,并形成一套优质菠萝、油柑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其中洋口村菠萝种植示范点,现有菠萝种植面积1500亩,总产量约3000吨;龙潭村油柑种植示范点,种植面积3000多亩,产量约3200吨,每年平均每户收入5万元左右。

  二是加强品牌化打造,畅通产销渠道。近年来,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陂洋镇通过拍摄宣传片、直播、行业自媒体等形式为陂洋菠萝、油柑等水果品牌卖力“吆喝”,多措并举不断提升陂洋水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多次邀请汕尾市、陆丰市两级电视台到我镇对菠萝、荔枝、油柑等水果进行采访宣传,并拍摄专题宣传片。举办了四届陂洋荔枝节,有力打响“陂洋荔枝”品牌。陂洋丫髻山种养专业合作社改良种植的柿饼甜油柑,注册“丙甜”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于2022年7月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十批),等等。我镇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在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不断把水果品牌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三是推进“农旅”融合,助力水果产业。陂洋镇以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将水果产业发展与绿色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如引进广东省陆丰市陂洋镇乡村振兴文化农旅示范区项目、莲花度假山庄建设项目,将打造农业观光区、生态旅游区、水果采摘区等;实施芹洋红色文化建设项目,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绿色生态农业,有力带动我镇水果产业的发展。

  三、把握发展机遇,高质高效填好“经济报表”。

  根据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部署,我镇牢牢把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系列政策,发挥陂洋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全力融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

  一是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当前全镇推进的重点项目6个,分别是:①陆丰市陂洋镇森林旅游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新建森林旅游区综合服务中心;2.原有森林防火道路提升改造;3.提升陂沟河沿河环境;4.提升芹洋森林溪流环境;5.提升蛇地公生态旅游配套设施环境;6.提升罗经嶂生态环境;7.提升  双坑路起于三岭村至麒麟山道路环境;8.提升古寨路起于陂洋镇茶厂至双坑路道路;9.提升巷口湿地旅游配套设施;10.提升x137道路安保工程;11.提升田仔河流域环境;12.新建连接线起于X137 交点至罗经嶂路道路;13.提升湿地旅游配套设施环境;14.麒麟山环境提升。目前,可研报告修编工作已开展,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已完善,正在推进方案细化工作,地形测量工作在进行外业工作,正在委托前期办进行勘察、设计和概算的招标程序,以及开展用地送审工作等。②广东省陆丰市陂洋镇乡村振兴文化农旅示范区项目。计划投资13.5亿元,用地面积1330亩,建设内容包括入口景观、山林康养生态园、康养理疗服务培训中心、乡村传统文化建筑体验馆、高端民宿、乡野体验区、农业观光区、休闲活动中心、垂钓娱乐中心及配套道路建设等。目前,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用地手续办理中。前期已征得50亩用地指标,其余用地手续报陆丰市自然资源局办理中。③莲花度假山庄建设项目。位于陆丰市陂洋镇莲花村。主要是建设民宿、村野旅游、红色文化产业、中药材种植、康养产业等,建设规模分三期,占地300多亩。总投资10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及贷款。建设起止年限:2021年5月-2023年12月。该项目目前申请用地指标30亩,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用地报批中。目前,大门、围栏建设已完工,外墙砌砖加快建设中,民宿的餐厅大堂和包房室内装修中,别墅一栋三层,共30个房间。今年以来投资18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④陂洋镇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包括新建1.5万m3/d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总投资约5亿元,水厂选址位于巷口水库北侧,占地约20亩,以巷口水库作为水源,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书修编工作,其他手续在推进中。⑤陆丰亿涛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新建养猪场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占地面积1065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11250头母猪自繁自养,全现代化标准多层猪舍、辅助用房、环保处理设施、生物安全设施、移动式转猪台、中转料塔、人员隔离缓冲区、人员更衣沐浴消毒间、消毒间、物理隔离带、消毒池等配套设施。⑥芹洋村红色村建设。目前,红色遗址建设顺利推进,其中红军烈士纪念碑护墙护栏建设等已完成、陆丰县委遗址修复已竣工;红色革命文化展馆建设基本完成。建成后能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好的现场教育培训场地,进而反哺红色村集体经济发展,受益农村人口7850人。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我镇目前在库项目有2个,分别是广东省陆丰市陂洋镇乡村振兴文化农旅示范区项目(陂洋镇田园综合体项目)、莲花度假山庄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5000万元。

  三是市场培育工作。陂洋镇持续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不断精简办理流程,缩短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效率,通过强化惠企政策扶持,盘活资产资源资金,激发创新创业潜力,让辖区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繁荣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度陂洋镇拟新增市场主体任务数为350家,截至目前累计新增144家(其中个体户125家,企业数19家),年度完成比例41.1%。个转企情况方面,今年度我镇个转企任务5家,目前已完成1家。

  四、重拳出击见成效,严打整治填好“平安报表”。

  补短板强弱项,补齐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反走私反偷渡、安全生产短板。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疫情防控、群体事件、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拓展运用“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新经验,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陂洋模式、陂洋样板。

  (一)安全生产方面。一是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深入各小型加工厂、家庭小作坊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小型加工厂、小作坊严格按照“一线三排”工作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底线思维,有效化解安全风险。二是以安全宣传“七进”为基础,多次组织志愿人员开展宣传活动,加强从事农事活动人员、留守孤寡老人安全教育,以此达到群众重视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消防安全方面。根据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部署,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治行动,一是以“敲门行动”为基础,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日常排查整治,已对全镇4045户居住类场所、350个“三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进行全覆盖。截至目前,全镇三小场所350家已全部配置消防器材,共安装智能烟感器600个,实现智能烟感器安装全覆盖, 36家餐饮场所全部安装燃气报警装置,2022年以来共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夜查行动53次。二是结合消防安全宣传要求,印制消防安全传单共计约10000多份,实行“摆摊式”、“流动式”多方面进行宣传,通过现场指导群众使用灭火器材用法、讲解消防安全手册,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三)交通安全方面。一是通过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作交通安全指示牌、反光灯、宣传横幅,在适当地区规划停车位。通过整治有效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提升交通安全系数。今年以来新增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14个,交通安全指示牌53个,宣传横幅30多条,发放安全宣传手册15000多份。二是落实交通安全劝导员工作,根据交通安全劝导“七必上”工作要求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在“农交安”APP录入交通劝导信息,通过宣传、劝导,有效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提升我镇文明形象。累计出动交通安全劝导员3000多人次,上传安全劝导记录19332条。

  五、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陂洋样板”

  龙潭湖谷示范带涉及我镇行政村5个,覆盖自然村18个,覆盖人口数量12221人。景观示范带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陂洋镇立足实际,强化示范引领,聚焦“八大美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了示范带沿线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计拆除整改501点位。在巩固“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成果上,建成标准化公厕53间,垃圾收集站21座,污水处理设施5座,整治黑臭水沟1250米15条;开展镇墟农房提升,塑造特色风貌,重点对陂沟村主干道的民居、老旧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统一村居外立面采用黄色外墙风格,渲染温馨优雅氛围,展现陂洋农家风情;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打造内洋银潭飞瀑观景台栈道,新增农家乐1家,新增停车场1个,新增民宿1家。建设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道路,对陂沟村至芹洋村全长12公里道路和镇标至莲花山庄全长5公里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包括道路拓宽、沥青铺设、路灯安装等等,切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颜值度;精心打造示范带沿途特色镇标1个、村标3个等,打造陂沟、龙潭、双坑爱心(长者)食堂,深度提升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对324国道陂洋段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违建广告牌42处、“两违”建(构)筑物10多间,拆除户外铁皮棚80多间,使沿线两侧视野变得“清爽”,实现辖区“乡村颜值”与“内涵气质”双提升,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

  六、保障民生普及普惠,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水利、交通、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建设陂洋镇古寨村至双坑村一分灌水利灌溉改造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对陂沟河进行清淤整治和维护建设;修复洋口村排水沟;对长潭和草洋村排灌渠道进行清淤及受损修复;对内洋村排灌渠道进行清淤及受损修复;修建龙潭村引水渠道,对全长7公里的白马渡槽渠道进行加固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提高了防汛抗旱能力,切实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加快发展。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陂沟至芹洋道路进行整治提升,投入200多万修建陂沟村沿河西路和安全防护工程,投入300万元对洋口村、三岭村、龙潭村等村主要交通要道进行全面整修;投入资金200万元对田仔村、芹洋村、岐岭村村道进行道路改造拓宽,不断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舒适、便捷性。

  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将“幸福食堂”工作列入全镇重点任务,坚持“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目前,陂沟村、龙潭村、双坑村“幸福食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让老人们走出家门、拉拉家常、互相陪伴,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营造文明和谐温馨有爱的社会环境。同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不断完善服务项目,结合时令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真正让“幸福食堂”有温度、有真情。

  七、存在的问题

  我镇虽然在2022年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大型支柱企业少,现代化程度低,特色产业薄弱,缺乏品牌效益;二是基础条件较差,我镇属于边远山区,区域条件较差,交通短板突出;四是投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三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财政收入低,规划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推进较慢;四是缺乏人才支撑,后备人才不足,在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能人带动效应不足,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五是“三农”资金统筹难度较大,涉及主管部门多,资金管理、使用界限各不相同,在统筹整合过程存在“不敢整、不能整、整不动”问题。

  八、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们将紧扣全镇工作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用裂变的理念思维、视野路径、措施方法、工作干劲、扎实作风,推动陂洋实现又稳又好裂变式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产业提能增效

  继续推动陂洋镇森林小镇、全域土地整治等项目实质落地,广东省陆丰市陂洋镇乡村振兴文化农旅示范区、莲花度假山庄建设项目等项目建成经营;争取陆丰市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建设工程(陂洋段)、芹洋村红色文化改造项目按时竣工。

  (二)推动三农工作稳步发展

  千方百计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聚焦菠萝、油柑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本地龙头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提高生态环境品质

  一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与防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河流日常巡查和保洁长效机制,提升河流水体质量,维护好河道生态环境。三是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抓好金坑、田仔河道整治工作,对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制度,推动全镇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四)保障民生普及普惠

  一是推进水厂建设。针对各村自建供水工程设施老化、水质变差等问题,加快推进陂洋镇自来水厂建设工作,提升全镇供水能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二是推进岐岭村通电申请工作。岐岭村未通电问题已经困扰着村民多年,严重影响了村民正常生活,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镇政府响应群众诉求,着手解决通电问题,目前已向市政府反映情况,并协调市职能部门配合相关工作。

  下来,我镇将进一步激发发展新活力,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进度和提质升级、土地流转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蜕变提升、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持续营造长治久安发展环境,推动陂洋实现“无中生有”、弯道超车、瞬间蝶变、绿色崛起。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