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碣石镇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精神,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筑牢医疗卫生保障、不断夯实社会就业基础,用心用情推进基础民生“五种常态”,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坚持多措并举,狠抓人居环境整治
我镇以创建省卫生镇为契机,突出两手抓,一方面,在“集中整治”上下功夫,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开展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围绕“六乱”整治工作,我镇先后共出动1.2万余人次,开展大小行动1200余次,清理各类乱堆乱放、沿街破旧附属设施、违规商业广告招牌800多处,拆除各类乱搭乱建、违法建筑150多处;另一方面,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红黑榜”进行激励和曝光,在现有村(居)委会设置固定“红黑榜”的基础上,在人居环境整治易反弹区域设置流动“红黑榜”,持续加大激励和曝光力度,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二、凝聚乡贤力量,助推民生保障提质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乡愁为纽带,积极发挥“乡贤+作用”,进一步盘活乡贤资源,通过爱心捐赠、纾困解难,推动提升碣石的医疗设施、民生保障。在各界乡贤人士慷慨捐赠下,市第三人民医院收到呼吸机、救护车、CT机等医疗物资已达400多万元;建成并运行的幸福食堂13个,开工建设中的7个;累计向碣石中学、玉燕中学、新安职校捐赠奖教学金达1000万余元;筹集68万元资金建设红色革命基地和党群服务中心;集资1.6万元建设进村道路临时红绿灯,积极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全力以赴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碣石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紧盯短板弱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镇正有序推进垃圾中转站和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目前我镇垃圾中转站年垃圾处理量为5.5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3万吨,已有34个自然村建设污水终端,23个自然村纳入镇污水处理厂、2个自然村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污水治理,正加快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和有序推进剩余自然村的污水处理终端建设。碣石加快构建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针对群众交通秩序混乱的难点痛点,
对急需整治的交通隐患点开展“微改造”:如在桥头路口、滴水桥路口、碧桂园路口等6个隐患路口加装临时红绿灯以及简易防护栏,降低车辆碰撞、剐蹭风险;在锦江小学门口交通堵塞路段,在中间护栏处增设两个路口疏导交通,减轻放学时段接送学生车流压力,降低拥堵和逆行隐患。
四、聚焦服务创新,筑牢便民利民基底
碣石镇坚持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建设等基础工程,构建高效治理服务体系。一方面,聚焦“数字赋能”工程,创新用好“民情地图”“善美村居”等智慧治理模式,以“民情地图”为主轴,5G网络+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打造“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数字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善美网格”受理事件18028件,办结率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另一方面,高效运作好“一中心四平台”,积极推行“多部门协同、只进一扇门”“多中心合一、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新模式,推动近200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碣石,今年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村民个人建房审批一站式办理服务”改革,截至目前我镇农村建房审批窗口共受理建房申请411户,已累计审批通过303户,受理申请量、审批通过量均位列陆丰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