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2023年第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一、厚植经济发展基础,谱写碣石发展致富经
我镇紧抓陆丰县域副中心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百千万工程”、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工作部署,以创新驱动一二三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促进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紧扣农业现代化,打造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我镇始终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领“三农”工作,守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碣石甘薯、萝卜等“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我镇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夯实了一产基础,厚积乡村发展经济基础。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甘薯产业园和省级萝卜产业园,甘薯、萝卜种植面积达突破一万亩,年产优质种苗规模2亿株,园区甘薯总产值已达到3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1:1。同时,我镇还将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谋划发展海上风电+深海养殖、内洋光伏+渔业养殖等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进一步推进海洋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设清洁能源养殖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是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格局。我镇锚定工业强镇发展目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坚持制造业当家,确定了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新型工业重镇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陆丰核电、海工基地、内洋光伏等重大项目建设。其中,海工基地二期项目顺利获得用地批复并已完成土地平整,已有5家企业成功摘地,确定意向入驻项目达13个,目前海工基地产值达82.64亿元,内洋光伏二期已全部并网发电,正在加速接入玄武站;为推动圣诞品、服装加工、摩托车配件生产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我镇大力推进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碣石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做优做强碣石本地产业,形成“百花争艳”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建设现代滨海全域旅游示范区。我镇充分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民间艺术之乡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入挖掘“神海沙石”等特色资源和本地红色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建设,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沿海景观网红打卡点,以玄武山——浅澳度假旅游示范区、玄武路——中所街(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完善我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滨海旅游示范点,推动农旅结合、休闲观光等景点建设,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业新业态,并引进了欢乐天地、金马小区、攀达桌游、森林康养等多个项目,打造一条龙旅游服务产业链,全力将碣石打造成现代滨海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当好服务“店小二”,深挖经济发展大潜力。全力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我镇发动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迈开腿、张开嘴,每月定期到企业召开“投诉会”,通过“企业出题、小题当场解、难题协调解”的方式,实打实解决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需求,100%确保落户我镇的项目零障碍施工。例如我镇在做好陆丰核电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灵活运用“一带三”工作法,即每名党员干部在包户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还需包政策宣传、包思想转化、包舆情管控,最终实现零聚集、零上访、零纠纷、零炒作、零投诉,为陆丰核电5、6号机组获得核准投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镇域基础设施,促进公共服务提质生效
一是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机制。我镇按照“分而用之、因地制宜、自觉自治”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有条不紊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多渠道宣传,引导群众学习掌握垃圾分类政策知识、养成保持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同时,选取梅田、港口、西湖等村(社区)和碧桂园小区、玄武山旅游区等区域作为垃圾分类试点,配置分类垃圾桶和分类垃圾屋等相关基础设施,示范带动和推广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管理和处理能力,为推动全镇垃圾分类全覆盖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是健全污水处理设施。碣石镇污水处理厂已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污水处理厂COD进水浓度要达到200mg/L,水环境治理能力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污水处理能力,在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所在地建设碣石镇农村污水治理二期项目,将35个自然村纳入建设范围,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正在全力建设各污水处理终端。
三是优化市政交通设施。我镇以着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奏响城建项目建设“冲锋号”,启动碣石镇内环路建设项目,打通内外交通循环,畅通生产要素流通通道。该项目建设全长2.6KM,建设内容包括场地清表、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电力通信管沟,总投资预计27071万元。
四是打造美丽圩镇“七+二”升级版。我镇根据碣石县域副中心定位,率先响应并全力打造“七+二”升级版,形成先行先建9个重要节点,于今年七月初委托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提升设计,并通过与建筑业企业进行帮扶建设洽谈,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其中美丽通道入口(北入口),圩镇客厅(美食城、石州文化公园、玄武山),美丽河道(南溪河),农贸市场(南城市场、滨海市场),公园(石州文化公园、玄武山),美丽街区(玄武路)已有较好的基础,接下来将对既有基础的节点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并重点打造美丽通道入口(西入口),美丽河道(响水溪)。
五是完善新时代社会服务体系。我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于2021年10月20日挂牌成立以来,为覆盖全镇困难群众,按照地理位置考量,分别设立湖坑、前堆、诗书、北城、角洋、霞博6个社工点,形成“一站六点”的服务新格局,辐射全镇42个行政村(社区),并坚持立足镇社工站点、深入村居,用脚步丈量土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和心理支持。同时,加大建设幸福食堂的力度,关心关爱五保低保对象一日三餐,目前正常运营的幸福食堂11个,仍在建设的共有9个。
六是奋力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我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动组织镇村两级林长、全体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开展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碣石”植树造林主题活动,共种植“火焰木”108棵。同时,积极推动打造绿美生态建设公共绿地公园,并开展“三道两区”坟墓绿化遮掩工作,有序推进“绿美碣石”建设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绿美生态建设等重点任务资金投入压力大,镇级财政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项目建设受用林、用海、用地等指标限制,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工作无法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来,我镇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着力构建“一三四五”工作架构,突出做到“两聚焦两推动”,奋力裂变式发展,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方面,紧扣建设国家级临港工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持续践行“店小二”精神,解决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需求,确保企业和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力争到2025年海工基地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业方面,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抓手,推动甘薯、萝卜等产品精深加工,让更多农特产品走进大湾区市场;同时,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示范带内在潜力,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股票林”“股票地”“股票宅”“观光农业”等特色乡村产业,让示范带真正成为致富带。第三产业方面,持续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玄武山4A级旅游景区等国字号品牌效应,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杠杆,撬动玄武路——中所街等项目深度开发,加快构建多功能文旅综合体,力争2025年前达到服务业强镇和美丽圩镇示范标准。
二是聚焦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充分利用碣石县域副中心的区位优势,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进驻碣石,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牢牢把握碣石作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的重大机遇,争取各级支持和发动乡贤参与,加快落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宜居小区,并进一步补齐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推进碣石内环路建设,优化“东承西接”大通道,积极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力争到2025年将碣石建成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样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