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西街道以党建凝聚乡情乡力,以绿美行动回应群众期盼,通过“乡贤反哺、全民植绿、网格护绿”三大举措,掀起全民植绿护绿热潮,按下乡村绿化工作“快进键”。
一、乡贤反哺聚合力,“绿美基金”传递桑梓情。河西街道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充分利用清明期间乡贤返乡祭祖契机,发动党员干部开展“入户联心”行动,走访乡贤200人次,引导他们以各种方式来支持家乡的绿化美化工作。山脚村乡贤蔡先生感慨:“看到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干,村里绿化有了主心骨,我立马组织庵庙热心人士筹资认捐1000棵苗木,希望为家乡绿化贡献绵薄之力!”
二、清明植树寄乡愁,“一树一景”浸润游子心。“往年清明烧纸钱,今年村干部号召大家少烧银纸,为村里多种几棵树,既是纪念先人,也是造福后代。”村民蔡姐在村道旁种下芒果树后感慨。街道将清明习俗与绿化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在村道、祠堂边等区域种植乡土树种,打造“庭院一棵树”“村口一片林”等乡愁景观,逐步将点香烧烛陋习转化为爱绿兴绿之风。清明期间,河西街道各村(社区)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代表累计开展植树活动15场,植树约2.12万棵。
三、网格护绿常态化,“门前三包”焕发新活力。河西街道深化“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身“管护者”,确保绿化成果长效巩固。一方面,划分网格责任区,将58处绿化点位纳入72个网格,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护绿志愿者”,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开展巡查、浇水、修枝等工作。另一方面创新激励机制,将护绿行动纳入“红黑榜”评选,将各家各户庭院绿化情况作为“门前三包”评选的重要内容,定期晾晒“红榜”表扬、“黑榜”警示,激发群众自主管护积极性。截至目前,共推动320户家庭参与房前屋后绿化,实现“种一棵树、美一户院、带一片村”。“以前这里堆满垃圾,现在成了散步好去处,孩子们放学都爱来玩!”亲眼看着卧龙村党建公园由杂乱的村口荒地到绿荫广场的巨变,住在附近的村民曾阿姨开心地说。
乡村绿化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凝聚民心、激活内生动力的“幸福工程”。下来,河西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绿美”与“富美”融合,探索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新路径,奋力绘就“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