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镇历史文化
2022-11-24 11:42:19 陆丰市博美镇人民政府 字体:

博美镇历史文化

博美飘色俗称博美美景,也称扮景,明朝初期以来,博美古镇区每逢传统佳节都举办各种文艺巡游活动,特别是奉祀妈祖,观庆升平景象,其中飘色就一枝独秀,博美飘色的表演历史是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从苏州传入我地至今已有陆佰叁拾多年历史,当时博美经商名人林广神,字尚智,名湛亮,太学士诰封儒林州同,于苏州经营红糖批发生意时,适逢当地节日举办文艺巡游活动,有感于飘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细致的化装及仪态优美的特点,深受感动,随之拜师学艺,带回创办飘色的道具,传授化装技艺,逐步完善飘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型。从此博美古镇每年传统佳节都举办飘色巡游活动,此节目已成为我镇代代相传并有所改革创新和发展。

博美飘色集历史文化、民间美学艺术和古典艺术于一体,有着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旨,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科学研究艺术价值。是我美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艺术节目,她弘扬历史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融入现代文明气息,是声、色、艺的综合艺术,显示了民间的艺术精神和绽放的艺术奇葩。是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民间文化活动的艺术魂宝。展现了古镇人民丰富的文化底蕴。

博美飘色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从1984年以来,每年传统佳节都举办飘色巡游表演活动,参加过碣石玄武山、甲子、南塘、湖东、东海镇福山等妈祖庙会。2004年、2007年、2009年参加陆丰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的元宵节文艺巡游表演活动,得到上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200810月参加全国在广州市沙湾镇举办的第七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双白燕)节目荣获金奖。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优秀入围奖,被授予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广东卫视、南方日报、汕尾日报、汕尾电视台、陆丰电视台都宣传报道。省文联、汕尾市委宣传部、汕尾市文化局、汕尾市文联、陆丰市委、市政府等领导专程到博美镇举行表彰大会。200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博美镇历史名人

宋:循州刺史宣教——林直可,字正卿、号宣教,生于宋大观丁亥年(公元1107年)正月十五日,卒于宋庆元乙卯年(公元1195年)二月二十七日。林直可于宋宣和五年癸卯(公元1123年)以尚书及第举进士。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年)授任广东循州刺史(今惠州市),绍兴十二年壬戍诰授宣教郎。宋绍兴十三年癸亥(公元1143年)举家从福建蒲田县迁居海丰县石桥场青螺,(今陆丰市桥冲镇莲塘村)开创基业,是开发陆丰较早先祖,是商朝大忠臣比干公后裔,入闽始祖林禄三十三代孙,唐代九牧忠臣林蕴十七代孙。其子孙衍行陆丰、海丰、省内外及港澳台和侨居国外。

明:筑渠引水灌溉农田开拓者林高隐

林高隐:讳权,字器,号锦峰,邑庠生,博美镇霞绕村人,生于明朝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卒于明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林高隐少聪颖,好读书,勤农桑,兴家业,性刚直,不陨诎,不诡,高尚其志,竭力倡首,筑军坑陂,开军坑沟,灌田数千亩,造福桑梓,为时人赞赏。林高隐为发展农业生产带领宗亲乡民寻找水源,固筑军坑陂,开挖军坑沟引水工程为博美、鳌峰、溪、花城、霞绕、仙桥等村解决农田用水近万亩。至今伍佰多年来依然发挥它灌溉农田的功能作用和效益。

清:进士林飞鹤

林飞鹤,讳友松,字昭长,名寿,博美镇霞绕村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公元1783年)二月初四,卒于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清嘉庆丁丑科第十五名进士(公元1817年)。

林飞鹤幼读诗书,聪慧才敏,深求博探,扬帆学海,府试中举,京试及第十五名进士,应召殿试,金殿传胪咸安宫教授,授教太子三年。迁任北京道台,后调任肇庆府教授兼正堂。在肇庆任职期间,传授乡村农业种植技术,捕杀虫害,为民造福,林飞鹤进士一生勤于耕耘,生平遗墨有碣石玄武山寺匾额“甲第思荣”,博美天后宫“泽润琼林”,霞绕宗祠联“家学青箱贻泽远,堂封丹诒拜恩深”,元宵灯节联“元宵灯、灯焕彩,彩缀霞绕锦绣,新春酒,酒清香,香呈麟趾文章”。林飞鹤进士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爱国爱乡,传授文化知识。

明:广西苍梧县知县——章美

章美博美镇赤坎村人,字辉,号文伟。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年)929日,卒于明天三年癸亥(公元1623年)813日,明万历十九年辛卯科第十七举人(公元1591年),授任广西苍梧县知县,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辞官归家,明崇祯三年庚午追赠章美为文林文林,又以子章华国贵赠授文林郎光禄寺大官署署承。

章美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推广亲仁,扶危济贫,扬善积德,热爱家乡。明万历三十五年发动乡老廖义、孙美等重修蛟溪普济桥,其事迹让后人铭记怀念,史载乾隆版陆丰县志。

明:封征仕郎章华国

章华国,字臣遇,章美长子,博美镇赤坎村人,生于明万历十六年戍子(公元1588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于明宗祯十四年辛己(公元1641元)二月十九日,明天元年辛酉科恩贡生,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特授任北京光禄寺大官署署丞,崇祯三年庚午升任署正,封征仕郎,奉旨督催凤阳粮储,时达边响告急,日夜驰驱,刻期报绩,后辞官归家,惟以诗书训勉后嗣,史迹乾隆版县志有记载。

清:诰授奉政大夫府同知——林国俊

林国俊,字肫亮,博美镇鳌峰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1710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公元1779年),贡生出身,赐进士,乾隆七年壬戍(公元1742年)授任苏州府同知。在任十年,皆有政绩、声誉具佳,创办学堂,主持义学,资助贫困乡邻子弟入学读书,学堂在大夫第西南边,现有遗址。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时任惠州府陆丰县事张圻为赠送匾额“史占星聚”悬挂大夫第中厅。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