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07-09 10:40:00 本网 字体:


关联稿件:文字解读:《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图解:《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陆府办函〔2019〕38号  

 

陆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陆丰市集中
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场、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道安办(市公安局)反映。
 
 
 
 

                               陆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3日



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

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根据省道安《关于印发全省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粤道安办﹝2019﹞33号)精神和汕尾市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市决定开展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遏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的交通安全主旨,推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文明交通。针对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整治专项行动,坚持专项整治与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相结合,坚持执法与宣传并重,力争实现“两降、两升”目标,即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下降比率5%以上);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上升比率10%以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明显提升。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统筹、带领和协调,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取得实质成效。市政府决定成立陆丰市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林义清(市政府)

       副组长:林奕志(市政府)

                    林广实(市政府)

       成   员:黄远航(市政府办)

                    林春家(市公安局)

                    吴少鹏(市应急管理局)

                    陈清河(市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林水汆(市交通运输局)

                    陈振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曾少疑(市教育局)

                    赵武装(市住建局)

                    钟  格(市委宣传部)

                    邹建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卢  烈(市政府办)

                    各镇(场、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黄远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林水汆、吴少鹏、陈振钳、林春家、邹建国等同志兼任副主任,其它成员单位各派一名分管领导参加,负责本次专项治理行动的指挥、调度、协调和督导等日常工作。专项行动具体事务由市道安办统筹协调推进,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做好相关工作。

         三、整治模式和重点

        (一)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合成共治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统筹下,各职能部门、单位及各乡镇政府按各自职能职责分工协作联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在源头防控、路面管控、宣传教育等各环节、领域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序推进,确保专项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二)以重点区域、路段带动全市范围全覆盖整治

        市道安办确定东海、博美、南塘、碣石、甲子等5个镇,国道G324线陆城穿城、博美穿城、陂洋双坑、铜锣湖农场和省道甲子穿城等区域、路段为全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区域、路段。以重点区域全面带动全市各镇(场、区)整治行动有序推进。

        (三)重点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重点整治无证驾驶摩托车,驾驶摩托车飙车,摩托车及电动二、三轮车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查扣收缴无牌无证摩托车,查处摩托车和电动二轮车超员、酒驾醉驾、逆向行驶、加装遮阳伞等交通违法行为。打击非法组拼装摩托车、走私摩托车及销售非合法来源摩托车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制造、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整治重点群体

        路面管控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以国家公职人员、中共党员、学生及家长为重点宣传教育群体,以重点群体全面带动专项行动的全覆盖,高影响面。

        (五)整治重点时段

        陆城及各中心城镇上下班、学生上下学,及乡村赶集赶圩、红白喜事、重大民俗活动、重要节假日、周末等重点时段,尤其要加强7时至9时、17时至19时等时段的查处、整治力度。

        四、整治步骤

        (一)宣传服务阶段(5月22日至6月10日)

        1.市宣传、公安等部门要结合陆丰辖区内近几年来涉摩涉电交通违法事故典型案例和本次“专项行动”目标、意义、措施,大力开展全媒体宣传教育报道,做大做强配套服务措施。全方位宣传造势,把整治行动原因说清、情况讲明、道理说透,赢得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支持,迅速营造整治舆论氛围。

        2.市公安交警部门要逐步推广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下放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业务,简化摩托车注册登记、检验、报废手续。   

        3.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及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按照省公安厅、汕尾市公安局等相关上级部门的部署及时做好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违标电动二轮车登记发放临时号牌等过渡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电动车行车通行条件,科学合理分配路权,完善交通管理设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1日至12月15日)

        按照“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要求,重点落实源头、路面、宣传、共治各项工作措施,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加强违法处理力度,严查摩托车无牌无证、超员超速、酒后开车、不戴头盔、随意调头等违法行为和电动自行车(含违标电动二轮车)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日常查处与统一行动相结合,选择在陆城和中心城镇、城郊结合部、城镇赶集点等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活跃区域设置执勤卡点,形成严管严控严治的良性治理局面,严防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秩序管理失控现象反弹。

         (三)成效评估阶段(12月31日前)

        总结行动成果,提炼工作战法,固化成功经验,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对专项行动期间的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估,向上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工作成效自评情况。

        五、工作措施

        (一)摸清源头底数,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

        1.迅速组织对电动自行车(含违标电动二轮车)、摩托车(含本地及外地籍、无牌无证)人、车、证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组织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乡镇交管办(站)、农村劝导站等管理力量,走访摸排,6月10日前全面掌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基础信息,按照“一车一档、一人一档”要求建立户籍化管理台账和基本情况台账,造册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综合本地在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情况、涉摩涉电交通违法、事故情况,进行全面研判分析,深入查找工作盲区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确保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顽疾得到有效治理。

        具体任务如下:

        (1)陆城、甲子、碣石等地区重点摸清本地即时配送行业企业、快递网点及其保有车辆情况。市公安局牵头组织交通运输局负责

        (2)各镇(场、区)依托农村“两站两员”,开展入村入户、进单位清理调查。电动自行车“含违标电动二轮车”、摩托车的调查摸排和统计等工作由各镇、场、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广东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公安交警宣教股及各辖区公安交警中队负责业务指导和推进

        (3)政府各职能部门重点排查本部门执勤执法过程中,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合法合规使用情况。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市创文办、市公安局负责督查)

        2.市市场监管、市科工信部门要按粤市监〔2019〕37号文要求,在6月10日前,对本辖区内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店铺)摸查检查工作和违法销售的查处工作,造册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关工作情况向各自上一级归口部门报告,并于6月15日同时报告市道安办;同时配合做好国标电动自行车在我市“带牌销售”工作。(市市监局、市工信局负责,各镇(场、区)人民政府配合)

        3.推动落实办理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以及对在用“违标电动二轮车”登记发放临时号牌等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公安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点具备的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基础工作,确保足够人员(每个登记点不少于2人)参加汕尾市公安车管所组织的电动车自行登记业务培训,有关落实情况于6月15日前书面报告汕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公安局负责)

        4.各部门各镇(场、区)要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三部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常态化管理机制建设。(市公安局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监局、工信局、教育局及各镇(场、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强路面管控

        1.2019年5月下旬至7月底期间,重点组织对全市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及宾馆、酒楼、住宅小区等公共停车场所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查,查扣收缴无牌无证摩托车。对公职人员、中共党员等人员使用无牌无证摩托车,无证驾驶,及驾乘摩托车、电动二轮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进行查纠、教育。特别是对有警用标志标识的摩托车进行清理,严禁乱使用警用标志标识等行为。从政府部门、各单位内部整治带动全面整治工作,做到严人先律己,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产生整治有利效应和影响。(市公安局牵头组织市监局及各镇场区人民政府负责市创文办督查

        2.2019年6月至12月份期间,以公安交警为主力军,加强警种协作,巡特警、各派出所共同参与,依法查扣收缴无牌无证摩托车,查处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按全省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统一行动日为每周五,每周二定为全市多部门参与的区域联合整治统一行动日。根据辖区涉摩、涉电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设置临时执勤点,加强路检路查;有效发挥公安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作用,推动派出所民警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查处;充分借助交通技术监控、执法记录仪等取证设备,加大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占道行驶、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市公安局负责组织落实,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3.综合研判学生出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工作。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学生禁止驾驶摩托车(含电动摩托车),对未满 16 周岁的学生禁止驾驶电动自行车,对驾乘摩托车、电动二轮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进行查纠、教育。将学生涉及交通违法行为的信息进行记录,在学生日常操行评分中进行登记处理。(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负责落实,市公安交警部门配合)

        4.严格对所查扣车辆的寄放入车场登记管理制度,建立车辆出入车场明细台账。按程序规定依法对无牌证车辆进行公开彻底销毁。实行“四不放过” :一是对驾驶报废、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决不放过,依法一律没收并强制报废,并对驾驶人按照相关规定从重处罚;二是对制造、贩卖、使用假牌假证的人员决不放过,必须依法严肃查处;三对有牌证件但车辆逾期未审验期和没有缴纳交强险、有多次违法记录的决不放过,核对车架号码等车辆信息后,依法处理;四是对依法查扣的摩托车决不放过,对查扣后需放行的车辆,必须严格审核把关,不得擅自罚款后乱放车。(市公安局负责)

        (三)推动协同共治

        1.严格落实国家三部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清理违法违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严把销售准入关。明确违标电动自行车3年过渡期(即截至2022年7月15日止)。明确在用违标电动自行车3个月登记时限(截止日期以发出相关公告时间为准),对超过时限未在《广东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备案登记的,不再核发临时号牌,违法上路的,依法处罚。推动政府出台回购、置换等政策,限期淘汰在用违标电动自行车,形成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逐步推广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借助交管“放管服”改革,逐步推进将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业务下放到农村地区交警中队,进一步简化摩托车注册登记手续,增加摩托车注册登记服务站点,结合车辆管理所“流动服务车”下乡活动,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摩托车注册登记及其他交管业务。从2019年7月1日起,要推动农村交警中队开展摩托车登记、检验和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业务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考证难”“上牌难”“年检难”等问题,不断提升摩托车的上牌率、检验率、报废率。

        公安交警部门要联合交通运输、住建、市场监督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统一行动,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秩序乱象,加大对非法销售、改装商店和窝点的打击取缔力度,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加大对汽车站、高铁站口、公交站、商圈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摩托车非法营运、乱停乱放、占道拉客的打击力度;明确物流快递、即时配送行业等企业使用电动自行车安全责任,规范外观标识,采用辨识度高的专有涂装,定期组织从业人员交通安全培训,压实管理责任。(市公安交警大队牵头组织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市监局负责,并协调邮政等部门配合落实相关具体事项)

        2.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宾馆、酒楼、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及各住宅小区门口、小区停车场等区域在显眼位置设置标示“严禁无牌无证摩托车及无戴安全头盔进入本单位区域”的提示标牌。推动各单位落实尽到在其范围内严禁停放无牌无证摩托车,尽到劝阻本单位人员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无佩戴安全头盔等行为的单位内部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市公安局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局、科工信局组织落实推动,创文负责对各单位落实情况督查

        3.严格执行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根据国家三部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在流通环节上禁售超标、违标电动自行车。2019年6月10日前,做好此方面宣传、告知和沟通协调等方面工作,于2019年6月20日起落实推行此项措施;(市市监局负责组织落实)

        4.落实加油站经营者协同职责。2019年6月10日前,做好此方面宣传、告知和沟通协调等方面工作,于2019年6月20日起落实推行此项措施;(市工信局组织落实,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监局配合负责)

        5.实行维修店维修车辆登记建立台账,落实维修店协同职责。2019年6月10日前,做好此方面宣传、告知和沟通协调等方面工作,于2019年6月20日起落实推行此项措施;(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市公安局治安部门配合)

        6.对发生涉摩涉电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倒查“两站两员”建设、劝导站实体化运作情况,严肃追究相关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压实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事故涉及违标电动车、非法改装的,要倒查追究销售、改装等相关企业及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监局、工信局等部门负责)

        (四)强化宣传教育

        1.对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以及汕尾市区域内电动自行车过渡期和登记上牌工作模式等内容,通过传统媒体、双微、张贴、派发宣传单张等方式,对外发出通告、公告和便民服务等举措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实现宣传全覆盖,提高知晓率,为人民群众了解电动自行车“违标电动车”过渡期使用等方面规定和知识。(市公安局牵头市市监局、工信局组织落实,各镇场、区)人民政府配合)

        2.以重点群体带动全面,对国家公职人员、中共党员、中学生等群体作为重点宣传教育对象,逐步全面带动,实现宣传教育全方位覆盖。要围绕“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主题,结合“五进”宣传活动,借助传统和新兴媒介,制作并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案例警示片,置放宣传展板、摆放宣传画册、发放宣传传单,广泛宣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引导群众不购买、不使用违标电动自行车及无合法来源的摩托车等车辆,提高广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加强警媒联动,开展随警采访、执法直播、典型曝光,增强宣传互动性,扩大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坚持“以学促管”“学罚结合”,通过集中学习、体验式教育、参加志愿劝导服务等活动,抓执法、抓教育、抓养成,推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自觉守法、文明出行。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摒弃交通陋习,不断提高遵规守法的自觉性,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氛围。(市公安局牵头市创文办、市教育局及各镇场区政府负责)

        3.针对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市公安交警部门要牵头各镇(场、区)政府高频次组织宣传力量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主题和宣讲教育活动。提前多方位宣传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辆和无证驾驶,以及驾乘摩托车和电动二、三轮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超载等方面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营造浓厚的宣传和整治氛围。要积极采集和提供素材,运用乡镇政府、公安自媒体微博、微信平台、头条号为龙头加大交通违法危害、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等方面工作力度,宣传此次集中整治行动情况和工作成绩、成效。(市公安局牵头各镇(场、区)人民政府负责)

        4.交通安全文明意识的培育要从娃娃开始,加强对儿童、学生等群体的交通安全文明宣传教育。推动落实辖区内各学校、幼儿园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文明常识纳入学生日常的德育教育课程,于2019年9月起将守法、文明交通情况纳入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和考核范围。(市教育局推动组织各校、园负责落实)

        (五)强化规范执法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规范执勤执法和安全防护培训教育工作,规范执法用语和执法流程,配齐执法设备,严防发生执法不规范、安全防护不到位引发的舆情事件和伤亡事件。特别是对伤残、老弱、妇女等群体,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法规的解释宣讲,杜绝粗暴执法、简单执法。对查获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第一次应以警告处罚为主,并规范录入系统;对查获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对拒不配合检查的违法驾驶人,公安交警部门要联合农村派出所做好取证工作,并加强与交通运输、市场监督、住建等部门协调联动,依法严厉打击、处理。(市公安交警部门牵头落实,并负责相关业务指导)

         (六)强化成效评估

        本次专项行动,各镇(场、区)、各部门要对行动期间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违法整治机制落实情况、各项工作措施保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对车辆上牌率、骑乘人员佩戴头盔率、超员和违法载人行为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自评,推动成效向经验转变。并形成工作成绩清单和简要情况阶段总结,分二次于2019年10月10日、12月16日前上报市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联系人:陆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王雪飘,电话:13828991313;林跃超,电话:13502365659;交警大队办公电话:8890981,传真号码:8890418;电子邮箱地址:lfjjdd8890555@163.com;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是针对我市涉摩涉电交通事故多发频发开展的一项重点整治行动,各镇(场、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清楚认识我市涉摩涉电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形势的严峻性、紧迫性,切实将专项行动各项措施落小落细做全。要根据辖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行动措施和计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科学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协同共治、形成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我市及各镇(场、区)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协调、整合部门力量,推动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横纵上下协同联动”工作模式,构建完善综合治理格局,有效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镇(场、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有序开展。行动期间,上级道安办及我市道安办将组织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展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对专项行动工作落后、问题突出的区域乡镇及相关单位将进行通报、约谈,切实推动落实。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镇(场、区)一级联席会议,及本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及时报送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和技战法等信息。5月31日前报送行动计划和联络人名单;6月11日前报送开展前期宣传、摸排工作情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道安办)汇总后向汕尾等上级道安办上报陆丰辖区内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基础信息(按本地籍、外地籍摩托车,合标和违标电动自行车分类);自6月1日开始,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报送前一阶段工作小结、典型案例;分二次于10月10日、12月16日前报送工作阶段总结和工作成效自评情况;重要情况随时上报。汇总归纳工作情况由市道安办负责,向上级报送信息资料地址:公安网FTP://10.40.30.242/2019年全省集中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文件夹(用户名、密码:sgk)。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