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强基础、补短板、稳发展,圆满完成了“三农”领域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农业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据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9838亿元,同比增速为21% ,农业总产值47.7291亿元、比去年增长3.6%,畜牧业总产值24.0409亿元、比去年增长116.0%,渔业总产值532033亿元、比去年增长14.6%,农林物渔服务业总产值6.8018亿元、比去年增11.5%。
据统计,10月份、11月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37元,同比增长32.85%。
二、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总体稳中向好
(一)种植业
2021年陆丰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127.32万亩,粮食作物面积:69.24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4.61万亩、预计总产量16.51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57万亩、预计总产量1.29万吨,薯类20.56万亩,其中甘薯种植面积20.13万亩、预计鲜薯总产量38.25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0.43万亩、预计总产量0.78万吨,豆类种植面积1.5万亩、预计总产量0.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5.21万亩,预计总产量70.07万吨。
(二)畜牧水产业
据统计,今年年底生猪存栏30.5万头,其中母猪存栏2.57万头,生猪累计出栏57.63万头;牛存栏5.14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36头,肉牛累计出栏3.14万头;羊存栏0.912万头,羊累计出栏1.55万头;家禽存栏424.64万羽,其中蛋鸡16.33万羽,肉鸡368.26万羽,家禽累计出栏1439.56万羽,其中肉鸡出栏11631.23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7.2872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26.7418亿元。
全市渔业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7725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0010吨,海水养殖产量128857吨,淡水捕捞产量920吨,淡水养殖产量17938吨。
三、主要成绩及举措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累结硕果
一是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了集体资产清产核实,经清理核实,进一步明确地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村级完成率100%,小组完成率100%);二是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333个。截至目前,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集体经济组织1333个,确认成员身份确认1673355人,(全市完成确认率占100%);三是完成重点改革村的资产折股量化改革工作。我市已完成了资产股份量化工作的组织数44个,发放股证书27592户共152163人,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经营性资产总额59420.32万元,资源性资产26726.85亩(土地发包)。2021年8月19日我市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陆农农〔2021〕177号),进一步将全市312个有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有固定集体经营性资产的集体经济组织纳入第二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量化名单内。四是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根据上级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委托第三方协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登记赋码工作,目前,全市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应有1333个,截至目前,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赋码换证工作的集体经济组织有1197个,占比89.80%。五是制订出台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出台了改革措施,如《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陆丰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等,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动态监管,切实保障农村合法财产权益,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六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流转。我局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镇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交易活动的通知》,探索在现有的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全覆盖。目前,全市339个村、994个小组已将村集体资产录入省级“三资”监管服务平台。据统计至2021年9月18日止全市21个镇共有3279宗进入镇级交易中心公开交易,交易底价133047.99万元,成交价127009.04万元。七是探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为深化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我局起草了《陆丰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草稿)》,通过多次对其内容进行一一研讨、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审议稿。目前已呈报市委深化改革委员会审定通过。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结合我市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运营需求,已率先在金厢、碣石两个镇成立了陆丰市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促进“三资”交易规范化、全面化、专业化、标准化运行。八是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陆丰市2019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支撑。积极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2019年20个试点项目,总资金1000万元。2021年计划继续扶持壮大10个试点村项目,已印发了实施方案。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理和 “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指导镇(场、区)人民政府依法依规实施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确保宅基地分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我局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粤农农规(2020)3号)、《汕尾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陆丰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民住房建设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已出台。
全面掌握农村宅基地现状和需求情况,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切实满足群众建设住宅需求,进一步了解农村宅基地需求情况,保障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刚性要求,落实宅基地专项计划指标。在全市范围内布置开展农村宅基地现状和需求情况统计。我局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现状和需求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根据各镇(场、区)上报数据统计,目前,我市现有宅基地188746座,宅基地面积21411542平方米,新建住宅需求98081座,新建住宅需求面积12237306平方米。
(三)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2021年我局负责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537万亩,总投资5885.25万元,分为7个项目区实施,建设地点位于甲西、碣石、博美、河西、大安、南塘等6个镇。除了博美镇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其余6个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并于11月底前开工建设,计划在今年12月底完成工程量80%,争取在2022年1月底前全面完工;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确保在12月底中央资金支出率达到100%。
(四)产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
2018年陆丰市萝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实际投入资金36123.0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80.61%;预计2021年主导产业萝卜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14.2万吨,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预计93416万元,产业园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6.4%;产业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8786元。
2019年陆丰市甘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实际投资25818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27.5%,2021年预计种植面积10.2万亩,产量28万吨,主导产业综合产值96328万元,产业园内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8.2%;产业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0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75%。萝卜、甘薯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了县级验收,验收合格;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合格和绩效评价。
2021年黄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取得成功。该项目已列入今年我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入围名单,报省政府审批。
(五)加快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97家。包括农民专业合社710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1317家(其中省级示范场5家,市级示范场5家,县级示范场8家,成立陆丰市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1家);农业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
(六)抓好科技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
按照省下达的文件通知及汕尾市财政局的文件精神(汕财农〔2021〕32号),陆丰市2021年需培育高素质农民240名,下达资金72万元,已于7月份完成24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并于在10月份完成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验收工作。
(七)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积极做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柑橘黄龙病、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为农业健康生产和群众健康保驾护航。2021年我市无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认真开展农产品投入品监管,规范农业领域施肥用药,加大畜禽、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检测力度。截至11月底,我市食用农产品定性检测样品共计2693个,其中合格样品2681个,合格率达99.55%。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我局于9月底通过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选取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突击监督检测,计划抽检样品共302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抽检样品约160个,项目目前还在进行当中。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定量检测样品共计807个,其中合格样品801个,合格率达99.26%,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好水平,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八)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扎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021度以来,我机械化管理部门共收到231份补贴申请,农机购置补贴收益户共124户,2021年省下达给我市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222万元,2020年度中央财政购机补贴结余资金27.36万元,共计249.36万元。到2021年11月1日第一批购置补贴资金108.246万元全部补贴到农户,已经完成核验的合格机具其购置补贴资金共计76.55万元将于月底上报公示,完成今年任务目标。
(九)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业宜居乡村
2021年,我市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做好规划大文章,按照实施“三步走”战略,高质量推进6条示范带建设,绘就美丽乡村蓝图。围绕省委“九大攻坚行动”,纵深推进“三大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高质量做好建设大文章,以登台PK打擂的形式,公开竞争建设资金,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度,打牢乡村建设基础。以培育发展新动能,用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高效率做活运营大文章,全面激活农村发展动力。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高效能基层治理,全力构建三纵三横协调联动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高效能做实治理大文章,做好镇街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
通过“滨海走廊”“龙潭湖谷”“山水画廊”“谷乡慢城”“浪漫荷香”“薪火蓝湾”等6条示范带的建设,陆丰已形成镇镇有带、带带相连、串带成环的总体格局。6条示范带总长309.4公里,覆盖全市23个镇(场、区)129个行政村,辐射带动人口60万人。
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摸排工作,据“广东省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调查监测系统”显示,我市已完成农村厕所问题摸排录入户厕205575个(含新建户厕2150个、改建户厕100个)。经核实,问题户厕50个,明细如下:厕屋问题3个、厕具问题18个、用电问题6个、用水问题21个、粪池问题1个、粪污处理问题1个。
(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压实工作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严格执行脱贫不脱责任的工作要求,完善组织机构,调整帮扶工作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压实到位;二是持续推进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民生政策、消费扶贫、产业就业扶贫工作;三是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防止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能少”目标;四是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根据省、汕尾市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部署,我市有12个镇列入省重点帮扶镇,5个列入巩固提升镇,3个街道及3个场区纳入我市自身帮扶。目前,我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稳定推进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十一)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局执法部门按照“学法与用法相促进、执法与普法相结合、规范与文明共提高,力度与成效同增强”思路,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动物卫生监督、渔业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整治等执法行动,截至11月底,农资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63人次,检查经营门店125家,立案查处11宗,涉案金额2.89万元,罚没款17.52万元;打击生猪牛羊私屠滥宰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90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宗,捣毁动物私屠滥宰窝点5个,查处涉案动物或动物产品5770公斤,涉案货值金额32.64万元;海洋综合执法大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专项行动648次,出动执法艇656艇次、执法人员2869人次,检查各类国库、乡镇船舶5810艘,查扣涉嫌“三无”船舶142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经营性资产较少,严重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参与改革的热情度不够,影响集体股份制量化各项
2、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以及受损严重,“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而本市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造成农田因旱、因涝抛荒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工作以及撂荒复耕工作推进。
3、惠农政策力度不够,仍有待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过快,种粮经济效益低。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放了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种粮农民的收益,但今年我市每亩实际种粮补贴仅为9.375元/亩,而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粮食作物减产,种粮效益十分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因此选择撂荒,或者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甚至选择外出打工。
4、由于农产品生产主体量大、涉及面广,一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群众意识比较薄弱,整个社会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导致我市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差、底子薄、难度大,任务重。
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仍需加强;部分地区房前屋后门前三包工作和常态化长效保洁机制落实不够到位;一般性问题厕所较多,整改资金不足。有问题的厕所主要为后期维护问题,要妥善处理此类问题厕所,需要充足的资金。
6、我市贫困人口基数大,致贫原因错综复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后续跟踪帮扶压力较大;压实工作责任力度有待强化,个别镇、村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有所松懈;开展返止返贫监测力度还有待强化,虽然我市各地都组织人员对脱贫户的帮扶成效进行排查核实,但还存在个别脱贫户没有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范围;返止返贫响应和帮扶机制还不完善,消除防止返贫对象风险工作有待加强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进展缓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原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衔接不顺畅。
五、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三农”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推进土地整治、耕地安全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生产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做好化肥、农机、农膜、种苗、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物资的调剂供应。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重大农业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稳产增产。2022年计划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3.32万亩,统筹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运营管护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2、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以稳粮食为基础,实施“菜篮子”工程,着力抓好粮食生产、生猪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肉食品供应,进一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增效;做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项目创建过程中,重点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陆丰水稻、甘薯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重点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加快推动国家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及各项惠农助农政策落实。深刻认识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特殊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以项目带动发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力做好项目所需各资源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切实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助力现代农业做大做强。
4、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改水、改厕、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等任务,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巩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