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河东镇紧扣省委“百千万工程”、汕尾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紧盯重点领域、瞄准关键环节,以“头号力度”推进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1.思想引领持续提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树立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7次;制定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举办培训班36期,培训1800余人次;创新实施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15期干部上讲台“学理论 讲业务 强能力”活动,推动思想大裂变,实现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大力开展主题教育,以领导班子“引领学”带动党组织“全员学”,领导班子上党课13次,“三会一课”481次,覆盖党员3108人次;组织观看党员教育片37场次,推动主题教育持续升温、深入人心。
2.深化平安建设。镇党委坚持高位统筹,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护航“百千万工程”。今年以来,开展15期干部上讲台“学理论 讲业务 强能力”活动,围绕党的理论知识、“百千万工程”、综合治理、政务服务、公文操作等主题开展授课培训,培训人次达1099人次;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交通整治、清理清查行动约420余次,出动人员约9850人次,排查出租屋等重点场所29144间,走访重点人员39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单张5万余份,依法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46宗,其中上级移交信访案件办结率97%,处理12345投诉件278件,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涉稳、涉毒等案事件,辖区总体平安稳定。同时,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应用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开展执法办案,开展行政检查103宗、办结行政处罚案件93宗,其中针对市场监管领域检查各类市场主体90余家,督促整改措施店铺共计35家,规范规矩市场秩序,净化营商环境。2023年4月11日晚《广东卫视新闻联播》“牢记嘱托,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专题报道了河东镇党建基层治理工作。
3.夯实保障稳就业。镇党委坚持以稳聚力,夯实民生根基,今年以来,全镇新增低保户31户,清退农村低保户48户98人,新增办理特困户3人,清退特困户13人,新增办理低保边缘户8户,新增办理80岁老人津贴86人,开展临时救助24次,医疗救助28次,残疾补贴申请生活补贴29人,护理补贴57人,办理城乡医保报销247宗,协助老年人义务身体检查活动80人次。创新就业服务精准促“稳”,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青年座谈会10余场次,举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流动招聘会针对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精准岗位推送,并联合企业提供“南粤工程”等培训,提供保育师、妇婴护理等相关课程。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通过“展翅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广泛招募暑假实习岗位10个,彰显青春使命担当。
4.应急能力促提升。镇党委紧扣安全底线,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抢险建设、今年以来,共指导检查各类单位(场所)、出租屋36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完成95处,开展10余次森林防火演练,清明期间因地制宜创新防火工作方式,布置75个重点点位,利用无人机、半山设置蓄水桶、多支巡逻灭火队等“人防+物防+技防”模式,获上级应急管理部门肯定,陆丰市应急管理局在我镇召开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我镇森林防火工作经验与亮点做法。台风防汛期间,组建4支防台风应急队伍,进行滚动式、不间断巡查工作,对涉险群众实现100%转移。在人武工作方面,有效打造全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示范点,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河东镇召开,辐射带动全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档升级。
(二)紧扣头号工程,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促乡村振兴
1.招商引资聚资源。今年以来,我镇已招引“青储饲料公司玉米加工”亿元级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级以下新业态(理想荔园、理想街区)项目2个,正在洽谈“家具加工厂”“食品加工厂”项目2个。已完成危桥加固、道路硬底化、池塘景观提升等帮扶项目4个,投资共计768.77万元;目前正在实施帮扶项目6个,计划实施帮扶项目7个。积极发挥深圳帮扶资源优势,争取捐赠帮扶项目资金686万元,建设涵盖青山村机耕路、深圳政协时居书屋、荔枝小镇等项目,有效焕新镇村新面貌。此外,发动乡贤捐赠626万元项目(物资),推进文化广场提质、绿美生态等9个工程项目,营造桑梓共谋共建浓厚氛围。
2.融合赋能新魅“荔”。做大特色产业,以打造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为核心、辐射创造“荔枝+”消费新业态的文农旅深度融合路径。一是坚持内外联动,通过“党组织+镇属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股票树”模式,盘活土地资源,通过中荔集体高质种业嫁接获得数十倍以上高价收益,老旧“荔枝”树绽变富农兴村的“励志”树。二是坚持高效链动,打造标准化、智能化、低碳化荔枝产业园,引进10大优质荔枝新品种,提升荔枝产业附加值,提升荔枝产业“技含量”,接续成功举办2023年汕尾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暨汕尾市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并在深圳举办的汕尾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暨农产推荐会,稳步推进创建“河东荔枝”品牌。三是坚持耦合互动,顺应群众消费需求,培育“荔枝+消费”新业态,其中“理想荔园”山上理想咖啡店利用老屋改造,蝶变释放“新动能”,实现文创休闲服务消费延伸,助力荔枝产业发展。
3.和美乡村展蓝图。持续用好田园风光资源,发展壮大“夜间经济”“假日经济”“菜园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拉动客流带旺商流,五一期间集装箱文化街区新一轮装潢升级打造后,重启“文化集市”运营,中秋、国庆期间,青山村举办篝火晚会、美食摊位、直播互动等多元化文化集市吸引游客上万人次。青山村积极探索数字化农场项目,打造数字农业深度融合样板,推动农业可视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稳步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行动,镇域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全部突破10万元。2023年5月,我镇作为汕尾市(40镇14街道)选4个镇街之一、陆丰市(23镇)选2个镇之一,顺利通过全省21个地级市2022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实地核查。青山村获得“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陆丰市实行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5个试点村之一,富农兴村蓝图初显成效。
(三)聚焦宜居宜业,扎实推进绿美河东生态建设
1.宜居环境再提升。提升镇域承载能力,助力今年创建广东省卫生镇,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当前全镇中心工作任务,其中开展“创文创卫志愿同行”活动共计42场次,“三清三拆三整治”再行动54场次,共拆除36间废旧房屋、简易房,营造了人人参与创文创卫的浓厚氛围。扎实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推进涵盖23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二期二标段工程项目,目前19个终端在规划选址阶段,同步开展浮洲村农村水体治理工程,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手段,对水体进行综合有效整治。
2.美丽圩镇提品质。“七个一”行动初显,已建成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外立面提升样板、绿美公园、圩镇客厅、螺河及东河美丽河道。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绿美生态治理格局,全面实施“八个万”助力绿美河东工程,见缝插绿、宜绿尽绿,发动镇村11个党组织开展万名党员植树工作会议暨捐款植树活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共青团员、志愿者等开展推进绿美生态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我在春天种一棵树”“值此青绿,共筑善美”等多项植树志愿活动,共计种植1.6万株宫粉紫荆、竹子、变叶木、黄金叶等常绿树种灌木,有效增绿、护绿、固绿。
3.涵养新风焕新颜。推动河东镇教育促进会成立暨第一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共筹集捐款188万元;协调市粤运汽车公司解决辖区内竹坑、甘坑、后陂等偏远村中学生“上学难”问题,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共118场次,在5月、8月份汕尾市文明创建“一月一主题”测评中,分别位列第二名、第三名。积极推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其中“善美好人”1名、“陆丰好人”1名、“陆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美志愿者”称号1名、“最美家庭”1户,青山村获得“汕尾市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称号和“陆丰市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村(社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1.镇域综合实力整体不强,经济活力不够,在消薄进位赛道中优势不明显,资源要素制约。产业发展空间不足,招引项目、培育产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用地瓶颈,圩镇品质提升仍需久久为功。
2.“百千万工程”“明珠一号”攻坚行动等仍需加强,民生领域精细化管理仍需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不足,离共创“三宜”河东、打造“三地”还有较长距离。
3.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执行力均需提升,一些干部的视野、进取心和专业能力尚未完全适应新形势。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百千万工程”工程热火朝天的一年,我镇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原则,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消薄、进位。
(一)消薄进位谋发展。大力扶持中荔集团、信星农业、新超发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粮食、蔬菜、肉禽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专业市场,打造服务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一是打造“农业振兴新河东”。深化构建以“荔枝”产业为主导、种畜统筹的“1+N”农业发展格局。充分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生产方式,借助深圳帮扶,引进专家优势,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全镇农林牧业总产值。二是突破“工业发展瓶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帮助企业破解难题,推动粤联公司达到规上工业企业;争取在后坎村集体土地建设微小工业园区,引进食品和家具加工厂,解决劳动就业和“无工不富”问题。三是巩固发展商贸服务业。利用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引进深圳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辖区陆丰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建)、陆丰市中小学教育基地(规划)等,与企业、高校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培训基地,推动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四是打造“文旅振兴新河东”。依托离中心城区近、生态环境好、大力发展潜力大的“半城郊型经济”独特优势,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二)镇村发展提效能。一是强化圩镇节点功能。结合“文旅名镇”与“陆城后花园”规划目标,着力凸显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有序发展,“七个一”建设实现全覆盖,强化升级虎岛天后宫片区基础设施,争取打通镇圩西接县城(省路S240跨东河至东海华辉路),东连欧厝、后陂交通网,延伸布密交通圈;以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高标准打造“服务中心和社会治理中心”,规划建设“三横三纵”步行街、公交站场、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拓广镇圩服务圈。积极申报专项债,新建镇商贸中心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镇经济中心、服务农民区域中心,构建兴旺商业圈。二是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强村富民产业,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建设和美乡村新格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进出平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垦造水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信息化管理,疏堵结合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三是深化“5+2”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各村区位资源优势等,因地制宜选择“实体型”“股票制”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实、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清欠、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等行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全面“上线”,推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力争2025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
(三)绿美生态再提升。加快落实绿美河东生态建设任务清单,镇村实现休闲公园、绿地公园全覆盖建设,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景观通道、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道等建设,全面实施“八个万”工程,对接中荔集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启动园内道路、文旅元素建设,持续深化开展“五道”可视范围裸露山体复绿色,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产品,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化。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二期二标段工程项目切实治理建设,扎实推进浮洲村后林村村边塘污水整治黑臭水体攻坚力度,强化螺河领域防治力度,确保螺河领域水质稳定。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四)共建共治守平安。一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效能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坚持目标导向,明确目标任务精准施策,高效高质填好“平安报表”,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打整治,以“民情地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专项行动,推动上级交办信访事项办结率100%。深化拓展“民情地图”应用场景,推动“人、地、事、物、组织”等治理全要素入网,推动治理重心、力量、资源下沉基层一线。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二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高标准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夯实新发展阶段禁毒工作基础,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思想意识,努力开创河东镇平安建设与禁毒示范工作新局面。强化法治宣传工作,助力建设平安河东,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覆盖面,重拳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公共安全治理。严密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和消防法律法规及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推动10个行政村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强化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对存在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实施处罚教育与整改并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河东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