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安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汕尾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各项要求部署,围绕市委提出的“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目标,以开展“三大行动”“八大会战”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及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后劲更足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发展成效持续显现。2022年全镇社会生产总产值20638.66万元,同比增长1%,其中农业总产值7719.77万元,同比增速0.9%;人均生产总值5381 .84元,同比增长0.9%;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64.23元,同比增长1.1%。二是深挖消费潜力,精准挖掘培育“陆丰味道”。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开办和“个转企”便利化,壮大市场主体数量,稳住经济增长。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489户,完成“个转企”5家;同时下大力气培育“陆丰味道”,推动3家“陆丰味道”餐饮连锁店在大安挂牌开业,以小切口推动大裂变、小餐桌撬动大消费,实现经济与地方文化品牌双提升。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提档升级。依托汕尾联通通信技术优势,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完成安北村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和智慧党建项目;新建大安镇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的要求,整合全镇资源,合理布局窗口,科学划分社保、医保、救助、企业登记、退役军人等功能服务区,并配套等候区等便民服务区,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新建公厕两座、建设中一座;推动原省道S240路桥及支路工程、镇政府路升级改造工程和省道S240-S510道路建设项目,方便周边群众出行,畅通镇区发展“血脉”;修缮镇政府大院及办公环境,完成周转房建设,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提升大安镇整体形象;申请设立大安中学中考考点,配套做好空调、桌椅等硬件升级,造福广大师生群众。
(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裂变发展呈现良好开局
我镇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总体要求,全力聚焦“八个美丽”关键环节,抢抓机遇、狠抓落实,高标准、高品质推动乡村振兴,以点带面努力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一是高成效发挥驻镇帮镇扶村政策红利。聚焦关键重点领域,紧抓活用省委省政府关于驻镇帮镇扶村的各项政策红利,整合驻镇帮镇扶村各类资源,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二是高质量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深化“一村一品”项目,打响做靓“大安蒜”、坣贝村砂糖橘、安北村砂糖橘、皇帝柑、翰田村“鱼藤”等品牌,形成农户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注重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支撑,围绕产业规划、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文旅资源产业开发、乡村人才培养培训、跨境电商等,与优秀企业、学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陆丰市大安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化“融资+融智”服务,通过大额产品“乡村振兴贷”对陆丰市放心农场放款300万元,2022年全年通过小额产品“惠农e贷”对镇内沿街商铺放款305.4万元,集团e贷款29万,共计完成放款634.4万元,同时有50万元左右的款项待审核后放款;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引入优秀生态农业科技企业开展撂荒地种植回购项目,积极发掘、主动对接乡贤,形成公司给技术、乡贤供资金、农民出土地、工作队做协调的良性流转模式。三是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立足田园乡村及山水资源优势,以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和生态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为支点,因地制宜,推动“山水画廊”景观示范带建设。目前已建成大蒜基地、南溪村五彩田园、南溪村滚地金龙展示馆、厦饶村烈士公园及陆河交界处镇标、县标等节点项目,道路提升16公里,美化绿化道路10公里,农房提升176栋,三线管道铺设16公里,三线管沙井已完工320个,跨路管道已完工10条,路灯安装1200个。
(三)圩镇面貌有效提升,镇村发展转型提质
我镇始终紧扣上级关于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把改变圩镇面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提高圩镇综合发展实力和承载能力的工作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镇村联动,全面发展。一是持续开展省级卫生镇创建活动,注重打好“清、建、管”组合拳,常态化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加大积存垃圾清理力度,组织全镇及各村干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一月一主题”测评活动,重点清理农村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农贸币场等区域乱堆乱放及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漂浮物和障碍物;加大铁皮屋、残破围墙、泥装房拆迁力度,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重拳出击”开展卫片执法整治专项行动,强化“两违”综合整治力度,整合多部门力量组建联合巡查队,组织打击“两违”行动30余次,收缴施工工具150多件,及时核查处置“两违”图斑,完成“两违”拆除1174平方米;同步推进“三线”整治,统筹推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运营主体各负其责,共同整治“空中蜘蛛网”问题,规范开展乱拉乱接、违章交越、无序搭挂等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对散乱、断头、落地的线缆和倾斜、断裂、杂乱、废弃的线杆进行合并、清理、改道或局部改为地下埋设,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实现由年初的“最脏乱差镇”到在汕尾市省卫生镇6月暗访工作中评分中名列第二,获得群众高度评级和一致认可;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升级改善。不断提升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推进农村体育场所建设,合理布局镇、村文体活动设施;对镇内卫生院进行扩建改造和设备升级改造,提升卫生院设施设备环境,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推进镇内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规划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套,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学需求;扎实推进农村卫生室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秉承初心落脚为民,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一是疫情防控毫不松懈。不断适应防控新形势和病毒变异新特点,因时因势优化调整各项防控措施,强化部署调度、责任落实,健全防控应急机制,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防疫安全屏障;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大安镇卫生院新冠疫苗累计接种66301剂次,其中第一针接种29746剂次,第二针接种23216剂次,第三针接种13122剂次(包含大安农场)。二是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1)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驻村领导包案化解制度,依托“五位一体”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矛盾调解力度,实现涉法涉诉信访人“零赴省、零进京”目标;(2)不断完善禁毒机制、巩固禁毒成果、强化禁毒执法打击效能,通过借助春节、中秋、国庆等重点节假日以及禁毒纪念日等禁毒宣传重要节点,面向广大农村群众精准开展毒品预防宣教活动,共计开展禁毒常态化宣传活动400多次,发放禁毒宣传资料16000余份;多次组织开展涉毒清理清查行动,对我镇辖区内包含网格化巡防系统77个涉毒重点场所在内的各场所进行常态化、全方位、地毯式的踏勘排查,全年共开展800多次,出动10000多人次;目前我镇17个村(社区)中有14个通过无毒村(社区)挂牌,镇内未发生制毒案件,毒情形势持续向好;(3)落实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强化涉毒人员、精神病患者的监督管控,进一步完善综治维稳责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4)推进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持续高压打击涉黑恶、涉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安治理向纵深开展。发挥联勤指挥中心“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将“雪亮工程”有机嵌入指挥中心,在镇区主要路口、场所等安装监控头 30多个,实现24小时全天候线上巡查。三是安全防线持续加固筑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安全发展落实到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环节,切实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全方位多举措做实做细各项措施,强化交通、消防、校园、自建房、燃气、安全生产及三防应急等领域的风险排查整治,加强宣传教育,全力以赴筑牢“多重防线”,确保安全发展工作长效常治。四是兜底保障全面加强。建设11间“幸福食堂”,解决高龄、贫困、留守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加强困难群众走访摸排,加大“政策+服务”力度,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筑牢群众暖心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我镇困难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补助水平逐年提升;今年五保户191户,发放特困金约256.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71人(居民47人,农民724人),发放低保金约453.5万元,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共36人(其中孤儿2人),发放补助约56.7万元。
(五)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一是抓牢思想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根基。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题主线,重点抓好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省党代会、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等精神的学习贯彻。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班共计20期,轮训党员干部、“两委”干部和外出党员共3000余人次。以主题党日为载体,聚焦“7+N”活动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先学深悟透,推动新思想、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入脑入心,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是践行群众路线,筑牢基层治理基石。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坚持“网格化+大数据+群众路线”的“田”字形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一亲三心”活动,深入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好驻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作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突出党建特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人才强镇战略,构筑镇、村、企联动的人才工作网络,全年吸引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03名,覆盖农业、交通、规划、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人才台账,针对不同年龄、专业、技术、学历的乡土人才进行分类建档,实行人才动态管理,为实现各类人才的有效发展奠定基础。
二、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产业融合,增强裂变发展效能
一是聚焦产业裂变。牢牢抓住深圳市对口帮扶的契机,全力发展富民兴镇兴村产业,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项目,同时聚焦“美丽产业”,坚持“三产”协同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抓手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创意农业;创新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镇村运输服务站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围绕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建设,立足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及民宿经济,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多元化”“体验式”精品休闲旅游线路;推动大蒜、砂糖桔等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化、品牌化,创新思路探索镇间产业联动,开辟镇域发展新路子;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特色种植+就地深加工”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打响做靓品牌及知名度。
二是加快项目聚变。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双进”作为撬动乡村振兴裂变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加快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积蓄动能。立足安北村山林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农光互补项目,计划通过土地出租的方式流转村民部分抛荒、空置土地及集体山林地共10000亩,进行连片整体开发,规划装机规模为500MWp,投资金额约24.5亿;加快推进公益性生态墓园报批落地及规划建设,计划建造骨灰楼位15000格,墓穴15000座,规划用地298亩,预算总投资1.399亿元,后续将进一步细化实施选址用地、征迁赔偿、管理运营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公墓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建设。
(二)统筹城乡发展,擘画裂变发展新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我市乡村振兴大会战工作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精准研判,全力统筹镇村发展,加速提升乡村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发扬“办好陆丰事情”的九大法宝,主动对标新定位新使命,统筹做好圩镇规划设计,着力优化圩镇功能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丰富拓展圩镇内涵品质,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建设,实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辐射带动,切实提升圩镇宜业宜居水平。二是强化特色产业培育,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内涵为发展纲领,依托景观示范带建设,整合产业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加快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强镇兴边富民产业,激活镇域发展新业态,打开裂变发展新局面。三是纵深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入股等为主的间接经营、资产经营方式,引导群众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化零为整”盘活土地资源,撬动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增强村级集体内生动力和经济自身造血能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三)强化民生保障,铸牢裂变发展底盘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主动对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谋划新、老、软基建“三张清单”以及产业布局、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优化投资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秉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查缺补漏,持续攻坚,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人居净美、功能便民,推动基础设施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大力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的设施体系;持续推进原S240穿城路段路桥和支路建设,加快修造陆丰北高速出口至S240省道新埔村路口(包括翰田大桥)路桥建设,推进镇域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和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高标准建好“四好农村路”,进一步完善镇域路网,切实打通发展“大动脉”;科学谋划实施大安村集中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对原大安水厂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取水泵房等配套设施;强力推进镇功能完善及环境改善,推动自来水延伸入户、污水管网、高标准农田、堰塘沟渠清淤、垃圾转运等民生项目建设。二是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深入实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实事项目,不断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面,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坚决兜牢民生底线。
(四)狠抓综合治理,优化裂变发展环境
坚持全局把握、系统推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建立法治、德治、自治、善治、智治“五位一体”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新成效。一是全面推进镇域环境基础整治。加快省级卫生镇创建步伐,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辖区内“三清三拆三整治”“两违”综合整治攻坚,巩固“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成果,推动我镇整体风貌、整体实力得到新提升,开创新局面,擦亮乡村生态底色;二是坚定不移夯实平安建设根基。(1)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落实“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防控资源提高防控效率,迅速调整优化防疫工作体系和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突出重点,靶向施策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涉疫安全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优化服务,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2)推进常态化平安建设,建立完善“1+N”长效打击工作制度。坚持“以打开路更有力、打防并举更到位、综合治理出新招、以创促建出实效”工作原则,持续高压打击涉黑恶、涉毒、涉盗抢、涉枪、涉假等各类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纵深开展。(3)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对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果断处置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4)紧盯“平安报表”,持续巩固安全成效。筑牢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生产、三防应急等多重防线,压紧压实安全责任,编密织牢“安全网”,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五)深化党建引领,凝聚裂变发展合力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和中央对当前形势研判、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来,坚定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实践交流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宣讲,把准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继续完善“一亲三心”活动机制,走实走好群众路线,全面铺开城市社区“揭榜共建”,突出抓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投身民生补短大会战,加大对基层的关怀慰问,推动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持续深化“头雁”工程,坚持以开展“头雁领航”比学赶超为抓手,抓好村(社区)班子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着力引导各行各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基层党建深化提质。四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和责任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的结合文章;以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推动工作协同、力量集成,激发组织工作强大效能。五是深化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坚持“一切工作到网格”的思路,以各级网格为发力点,分类施策,加快基层各类事件的高效、分类处置,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着重构建“以网格为阵地、支部为堡垒、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化治理格局,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攻坚克难的能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陆丰市大安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