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梳理2025届高三历史备考经验,科学规划2026届高考复习路径,切实提升历史学科备考效率与教学质量,9月16日,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召开高三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全市各高中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长齐聚一堂,共话备考策略。会议由市教师发展中心历史教研员罗江华老师主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陆丰市教育集团历史教研员导师陈志雄到会并作专业指导。
一、示范引领明思路,评课研课促提升
会议伊始,启恩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林献才老师带来一节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主题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示范课。本节课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全球史观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历史结果及深远影响。教学过程中,林老师以导学案为核心载体,通过精选史料、设计梯度问题串联课堂,帮助学生构建起“中外关联”的完整知识框架,实现了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
课后,林献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自评,重点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与“核心素养落地”的设计思路。随后,启恩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谢雪娟老师对示范课进行点评,既充分肯定了课程的亮点——将一轮复习与大单元教学有机融合,备课扎实、逻辑清晰,注重核心概念解读与学生提问引导,能有效推动学生答题要点化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为后续备考提供了优质范例;同时也提出优化建议:一是需强化课前导学案检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二是可结合各阶层的探索历程,补充不同阶层的局限性分析,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
二、经验分享传妙招,精准复盘明方向
在2025届高考备考经验交流环节,龙山中学何玉琼老师以“立足学情,有效备考”为主题,结合本校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较弱的学情,分享了实用高效的备考策略:
(一)明确目标,掌控节奏:对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进行详细的时间规划与教学任务拆分,确保备考环节环环相扣、有序推进。
(二)精研数据,提升效率:系统整理学生历次考试数据,通过“校际对比、班际对比、生生对比”三维分析,精准定位复习薄弱点,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三)临界跟踪,保障成果:对学生作业、试卷坚持“面批面改”,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与关怀,帮助临界生树立信心、提升学习动力,切实巩固备考成果。
三、专家指导指迷津,聚力谋划新策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陆丰市教育集团历史教研员导师陈志雄老师对示范课与备考经验分享给予高度评价,随后以《精准备考、全面提质——202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启示和教学建议》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为2026届备考指明方向。
(一)试题分析定重点
陈志雄老师深入剖析2025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特点,明确复习核心方向:
1、从板块分布看: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考查比重上升,世界史比重下降,需重点关注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中的经济发展、产业优化、民众生活变化及社会转型等内容。
2、从考查内容看:政治史、经济史占比突出,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适度涉及,需结合考点方向深化专题复习。
3、从教材关联看:核心考点均以教材为依托,强调“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鼓励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加工、深度解读与综合拓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考查导向看:严格对标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要求,复习需全程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问题剖析明短板
陈志雄老师指出,当前学生在历史知识结构与学科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普遍存在知识体系零散、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核心素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后续复习精准“补弱”提供了依据。
(三)策略建议促高效
针对一轮复习,陈志雄老师提出七点具体建议:
1、加强复习过程监控,实施学生分层管理,落实台账跟踪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复习节奏。2、深化课堂结构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融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调动学生“手动、嘴动、脑动”,提升课堂参与度。3、聚焦大单元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点透(核心考点讲透)、面广(知识覆盖全面)、线通(历史线索贯通)、织网(构建知识网络)”四大目标,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梳理历史事件内在关联。4、以史料、问题为导向,以导学案为载体,着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5、强化团队协作,精编精选试题,提升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避免“题海战术”。6、结合学情实施个性化指导,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7、重视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教学,筑牢学生历史知识根基,为高三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校际交流聚共识
专题讲座后,各学校高三历史教师代表结合本校实际与会议内容交流发言,碰撞备考思路:龙山中学周华正老师强调,一轮复习需把控节奏,紧抓基础落实,重视学生知识输出,确保考点过关,同时注重课堂逻辑清晰化。启恩中学林献才老师分享调整后的复习方案,提出通过增加晚练、周测、纠错训练及分层作业设计,在实践中优化备考策略。
东海中学何锦如老师介绍“重教材、对点升华、精细讲评、严抓默写、成绩跟踪、以考促学”的教学方法,突出“稳扎稳打”的复习思路。新龙中学周丽老师结合本校学情,提出“课前5分钟预习(读导语、摸基础)”的做法,强调梳理课际、单元间线索,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龙潭中学洪慧老师坦言,学校存在教师团队薄弱、生源基础较差等问题,希望能整合全市优质资源,以“先进带落后”;同时表示,本校复习将以教材为核心,优先保障学生基础过关。
四、总结部署强落实,凝心聚力谱新篇
会议最后,罗江华教研员作总结发言,针对2026届高三历史备考工作提出核心要求:全市各学校需正视学生“基础薄弱”的共性问题,在教学中敢于“放手”,推动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增加学生知识输出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罗江华强调,各学校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校际协作,整合优质资源,将备考策略细化为具体行动;教师需进一步研读新课标与高考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设计,强化集体备课与教学反思,在协同发力中推动陆丰市高三历史备考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助力2026届高考历史学科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