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场)人民政府(办事处)、星都管理办公室,市直(垂直)各单位:
《关于落实汕尾市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陆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3日
关于落实汕尾市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国家、省和汕尾市关于应急物资保障发展改革的总体部署,扎实推动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尾市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府引导、坚持市场配置、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基本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核心职能,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陆丰筑牢坚实可靠的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基础。
二、发展目标
至2025年,政府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持续夯实,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储备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1.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稳定本地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必要自给率。做强现代粮食种业,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推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推广建设不断推进,耕地地力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不断提升,全市粮食综合能力稳定在17.68万吨以上。
2.粮食储备体系灵活高效。全面落实地方储备规模,县级粮食储备结构合理、数量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成品粮油储备数量充足,确保应急动用需要。建立高效简约的粮食储备决策、执行、监督、应急机制,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3.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趋完善。建立市内重点区域、省内外优质粮源生产基地,粮食供应渠道稳定。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持续提高,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更加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和军粮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4.基础设施先进优化。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储备库点功能布局,积极扩大粮食仓储库容,科学规划、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粮食安全保障基础设施体系,建成一批粮食和物资产业基地、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地方储备粮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全覆盖,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绿色仓储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和应急物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
5.粮食仓储流通效能明显提升。改革完善粮食收购制度,创新完善粮食产销合作。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协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打造、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力争到2025年,粮食仓储物流基本实现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6.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集聚发展,提升规模效应。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发展甘薯、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陆丰粮食储备流通基地,甘薯、丝苗米等特色粮食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做强做优做大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产品。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推动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7.行业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修订完善地方性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增强监测检验能力,推进库存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创新完善执法督查机制、制度和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运用信用监管、动态监管等手段,执法督查水平现代化。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确保我市实现“两个安全”。
三、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任务
(一)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规划布局,“十四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农田12.4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统筹开展一批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建设,力争到2025年,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0.15等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维持在52.08万亩左右,加强市域27.7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扶持本地特色优势粮食品种,鼓励和支持甘薯、丝苗米等产业化核心品种的扩大生产。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5%。稳定粮食产量,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优质水稻生产供给核心保障区。鼓励以托管代耕、规模流转、入股经营等方式直接参与粮食生产,提高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力争到2025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28%,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7.68万吨。
(二)强化粮食收储调控能力
加强粮食产销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省级粮食交易平台,巩固陆丰市与粮产区之间的产销合作关系,形成产销区长期合作互利多赢的格局。优化储备结构和布局。“十四五”期间合理增加我市地方储备粮总规模至6.7万吨。逐步将政府储备集中储存到新建的、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库区。出台激励政策和措施,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具体标准和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优化粮油市场监测网点及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点布局,完善联合会商机制,研判粮油市场形势,形成监测预警合力。完善粮食保障体系。开辟应急情况下粮食运输“绿色通道”,实现3小时应急响应全覆盖,构建全市无盲点、城乡一体化的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一张网。至2025年,全市确保有1家稻谷日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原粮应急加工企业。
(三)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打造1个以上“广东好粮油”产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1家以上重点支持的示范带动企业,作为服务政府调控、稳定粮油市场的骨干力量。加强粮食节约减损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管粮依规节粮。大力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发动企业积极创建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四)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
加强统筹谋划。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完备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发改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分级分部门保障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明确应急物资综合储备管理部门职责,强化发展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牵头落实综合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落实应急物资专业储备管理部门归口管理责任,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林业等部门结合部门职责,扎实抓好行业专业物资保障工作。各部门研究编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指标,制定与突发事件响应等级相匹配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预案。
(五)补齐应急物资生产供应短板
稳定产能保障。建立重点应急物资及其关键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生产设备产能清单,支持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优化产能布局,培育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业基地。拓宽供应渠道。制定紧急状态下应急物资政府采购规则,分类制定重点应急物资清单,逐项编制“供应链地图”,设定供应保障品种“红线”。建立健全社会捐赠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引导社会慈善捐赠。夯实政府储备。加大力度落实政府实物储备,建立健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的应急储备模式,科学确定储备比例。支持企业在落实社会责任储备之外建立商业储备。完善物资调配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部门和集中统一调配机制,建立综合运力储备,全面掌握政府运营和市场运营的货运、客运等运输能力,鼓励发展冷链物流,保障物资配送特殊需求。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物流和配送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加强物资储备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和应急队伍能力专业化培养。
(六)优化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粮食仓储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粮食仓储物流能力,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至2025年,全市粮食总仓容达8.2万吨以上。争取实现全市地方储备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集聚整合、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粮食仓储设施,鼓励优先建设高标准粮仓。全面推广绿色储粮,争取完成县级储备库绿色储粮改造。提高粮食仓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储备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覆盖面达100%。
(七)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基础设施
推进物资储备设施建设。依托现有各类仓库资源新建、改建、扩建方式建设一批现代化应急物资储备库,进一步健全陆丰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储备主体加强自有运力建设。加强与市内外大型物流公司的战略合作,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实现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八)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工程,对接省“一平台”“四系统”建设,依托省政务云平台,融入全省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大库存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力度,至2025年,实现全市政府储备信息化监管全覆盖。
(九)强化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监管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监督检查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标准互通、结果互认。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建立从生产、收(采)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强化粮食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推进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安全储粮水平,到2025年,全市100%的国有粮食储存库点达到省定AAA级及以上标准。健全应急物资标准体系,推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加大应急物资相关产品和设备标准的研制力度。
(十)落实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和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切实将各项考核工作任务做实做细,确保把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法规制度,研究修订《陆丰市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市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制度,探索出台社会责任储备政策,健全重大应急状态集中统一调配制度。加强要素保障。将粮食和物资储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保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将粮食、应急物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保障,在用地指标、用地供应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加强对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建立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专家库,积极推进人才兴粮战略,加强对粮食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